这是Juli的第三篇笔记。
——读《被讨厌的勇气》
人是可以被改变的吗?
这一篇中,讲了一个这样的案例。
有一位多年躲在家中闭门不出的男子,希望到外面去拥有一份正常的工作,他很想改变自己,但一踏出家门,就心悸不已,手脚发抖,想改变也改变不了。
可能是因为过去的一些原因,导致现在无法出门的结果。
如果,“一切结果之前都有原因。”这个条件成立,那么我们假设,他是遭遇父母虐待长大。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遭遇父母虐待长大的孩子都会闭门不出,那么事情也就讲不通了。
一味的关注原因,企图仅仅靠原因去解释事物,就会陷入“决定论”。
也就是说,现在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之前怎样怎样。。。那么是这样的吗?
阿德勒心理学主张不考虑过去的原因,而是寻找现在的目的。
比如,那位闭门不出的年轻人,是因为不想出去这个目的,而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制造出的紧张情绪。
阿德勒心理学称此为“目的论”。
如果我们一直依赖原因论,那么就会永远的止步不前。
正巧,今天和一位初中同学聊天。
我们讨论到各自工作的事,问他近来如何。他告诉我,他辞职了,没有文凭又能做什么呢,只能这样了,他对我说。
很明显的“原因论”。我这样,是因为没有文凭。既然我没有文凭,那就只能这样了。
但是我们换成“目的论”来思考呢?
这就要说到Juli前不久采访的一个人。
他25岁,工作7年,中专毕业,现在是一名起重指挥,他告诉我说,他想要成为一名安全工程师,所以目前正在自考专升本,然后,再通过学历的提升,考安全工程师的资格证书。
这不是一两年可以完成的事情,但是他这么想,也在慢慢的做着。
当时我就觉得,他这样一个人真的是人生赢家啊,18岁工作,现在25岁儿子已有一岁多,与父母妻子孩子一家五口住在一起,其乐融融的。
更重要的是,目标明确,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该怎么做。
所以,回到我们刚开始的那个问题,人是可以被改变的吗?
下集预告:《心理创伤并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