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为美国的M·欣德勒。本文摘自《智慧沙拉》。
抓紧,放松。明白了这对矛盾,你就踏进了智慧的大门。
生活的妙诀在于懂得何时抓紧,何时放松。因为人生就是一对矛盾: 它既令我们抓紧人生的多种赐予,同时它又要我们最终放弃这些赐予。老一辈犹太学者是这样说的:“一个人握紧拳头来到这个世界,但他却是松开手掌离开这世界的。”
毫无疑问,我们应该牢牢抓住生命,因为它奇妙,它有一种在上帝创造的世界里无孔不入、无处不在的美。我们大家都知道这一点,可我们却常常是在回首往事想起它时,才能认识这一真理,此时它已不复存在了。
我们能记起已经凋谢的美、已经消逝的爱。可是,我们更痛苦的回忆是,我们没有在它鲜花怒放之际看见那种美,没有在别人以爱对我之时也以爱回报。
最近一次经历又使我领悟到了这个真理。一场突发的心脏病将我送进了医院,随之而来的是几天的精心治疗和护理。
一天上午,我准备做几项检查。我要用的医疗器械安装在医院另一端的大楼里。所以我只有坐轮椅穿过院子才能到达那里。
当我们走出病房时,阳光正照在我身上。就我实际的经历而言,当时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只不过就是这阳光。而这时的阳光是多么美丽、多么温暖、多么耀眼、多么辉煌!
我观察着别人是否也在欣赏这太阳的金色光芒。可是,人人都来去匆匆,大多数人的目光只盯在地上。这时我想到自己过去又何尝不是这样,一头埋在细小的、有时甚至是卑鄙、自私的事务中,而对置身其中的壮观景象麻木不仁呢?
从这次经历所获得的顿悟确如经历本身一样的平凡。生命的赐予是宝贵的,可惜我们对它们太掉以轻心了。
这就是人生给我们的启示: 不要因为太忙就忽视了生活中令人惊奇、令人敬畏的东西。每天黎明开始就要恭谨从事。抓紧每个小时,捉住宝贵的每一分钟。
紧紧抓住生活——可不要紧得使你不能松手。这就是生活的另一面——矛盾的另一方:我们必须接受损失,学会放松。
这并不容易,特别是当我们年轻时,认为世界是由我们掌握的,只要我们自己满腔热情,全力以赴地去渴求,不管什么东西就能够——不,一定会得到。
但是,随着生活继续前进,我们不断地面临各种现实,慢慢地但也是肯定地使我们明白了第二条真理。
在生活的每个阶段上,我们都要蒙受损失——但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成长。我们只有在脱离母胎、失去它的庇护时,才能开始独立生活。我们要承受告别父母、配偶丧亡的痛苦。我们要面临体力或快或慢的衰退。最终正如松手与握拳的比喻那样: 我们自己也得走向不可抗拒的死亡,失去原有的自身,失去我们拥有的或梦想过的一切。
但是,为什么我们甘愿顺从于这些生活的矛盾需求呢? 既然美转眼就会消逝,那为什么我们还要去创造那些美的东西呢? 既然我们所爱的人终归要被夺走,为什么我们还要对一个人倾心相爱呢?
为了要解决这个矛盾,我们必须寻找一个较为广阔的视角,透过通向永恒的窗口来观看我们的一生。做到了这一点,我们会发觉,虽然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我们在地球上的生活过程却在编织着一个没有时间限制的图案。
生命绝不只是一个静止的存在。它是变动不止的,无情地流逝不息的。父母的生命在我们身上延续,而我们的生命又将在我们子女身上延续。
我们建立的习俗制度会持续下去,而我们的生命就活在其中。我们创造的美好的东西不会因为我们的死亡而暗淡无光。我们的肉体会消亡,我们的双手也会枯萎。但是,它们在真善美中所创造的一切将永存!
不要为了积聚那些只会变成尘土、化作灰烬的东西耗尽了你的精力,你的生命。与其追求物质不如追求理想,因为只有理想才能使生命有意义,才有永存的价值。
一所房屋加上爱心,你就有了一个家; 一个城市加上正直守法,你就有了一个社区; 在一堆红砖上加上真理,你就有了一所学校; 把公正加在努力奋斗的人生中,你就有了文明教养。
把这一切聚合起来,加以提高,使之超越于现存的缺点,还要有人类得到拯救的憧憬,那么你就将有一个闪耀着希望的绚丽光彩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