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高赞是这样评价他的:
别具一格的鸡汤初读极易令人生厌,可静下心来细品,带给你的却是令人意外的鲜美和共鸣。他的文字如“中药”,因为他笔下的爱情核心就一个字:苦。没病的人谁会吃药,有病的人明明苦不堪言却依然心甘情愿地下咽。
这就是张嘉佳的小说,对于情感细腻的人来说是一剂猛药。
他离婚、开酒吧、筹划剧本、生死线上走一遭、变身导演,后来票房极差沉寂两年带着他的新书《云边有个小卖部》归来。
故事的主人公刘十三从小和外婆王莺莺生活在一个如画的小山村,他没有考上心怡的清华大学,也没有在大城市混的很好,他喜欢的姑娘离他而去,喜欢他的姑娘们不得不离她而去。
没有十全九美,只是一粥一饭,苦中作乐,这就是普通人的人生。
1、你不需要多成功,身体健康已是最大的财富。
刘十三的妈妈是未婚先孕,爸爸不想负责,妈妈生下他后不久也离开了。
刘十三从小和外婆王莺莺一起长大,对刘十三来说,外婆是他最亲近的人,如父如母。
刘十三有一个记事本,完成一件事,就划掉一件事,他说凡是他写在本子上的事,他都会完成,绝不食言。
但随着长大,他的记事本上能划掉的事越来越少,比如考上清华大学,他最后只上了一个普通大学。
大学毕业后,他好不容易找了一个卖保险的工作,每个月保底卖出5单保险,三个月后他还有15份保险没卖出去,好说歹说又延期试用期一个月,仍然没有卖出去……
他谈了一个女朋友牡丹,可牡丹却和别的男人跑了。
乍一看,他过的又窝囊又惨。
但他却是幸运的。
书中的女孩程霜,长的漂亮,画的一手好画,家境好,性格洒脱开朗,但她从小就是一个患了癌症的女孩,靠着她的乐观活到了二十几岁去世了,她多想一直活着,陪着她爱的刘十三,一起快乐的生活在她喜欢的云边镇,可天不遂人愿。
小女孩球球的父亲王勇,因为别人欠他钱不还破产,加上老婆没钱看病,多重打击下得了精神病,神志不清。靠球球骗钱捡废品养活,后来因为去银行要钱砍伤了人被枪毙了,落下球球孤身一人被迫住进孤儿院委屈求全的生活。
疾病有成千上万种,但健康只有一种。
和王勇、程霜比起来,刘十三没有辉煌过,但他拥有健康的身体,有爱他的人,何其幸运。
欧文说:人类的幸福只有在身体健康和精神安宁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起来。
而有时我们所谓的成功只是社会赋予我们的成功,健康的价值远胜于声望和财富。
就像书中所说:我会好好吃饭睡觉,活下去,我会活的特别好,好的不得了。
要相信身体的经久比美丽更好。
2、无谓的坚持是一种固执
刘十三对自己的前女友牡丹一直念念不忘,
她和刘十三分手后去了南京,在程霜的鼓励下他们一行三人打车一晚上去南京她的学校找她。
到了南京大雨,刘十三在雨中等到的只是她和另一个男人“小平头”一起出现。
刘十三从牡丹的现男友“小平头”口中得知,他交往了两年的女朋友,早就和“小平头”在一起一年多了,她夜不归宿是和“小平头”睡在一起。
可刘十三就是喜欢她,就算发现了她不爱自己甚至劈腿也想追回她。
参加工作后得知自己的领导就是“小平头”,得知他们要订婚了,他更想证明点什么,扬言要卖1000份保险。
有的人坚持,并且很执着,但他能坚持到什么时候,为了什么坚持,不得而知。
刘十三就是这种人,他觉得他爱牡丹一直坚持着,但他不知道想要什么结果,直到和程霜酒后,程霜撺掇他给牡丹打电话,他才鼓起勇气拨通电话:空号。
他开始思考,打通了要说什么,唯一要问的只是:我可以继续等你吗?
无疑答案是否定的。
卡耐基说:有时候没必要做一些无畏的坚持,这样只会不断的削弱自己的正能量。
柏拉图也曾说过:有些人的遗憾莫过于坚持了不该坚持的,放弃了不该放弃的。
刘十三最终在大家的帮助下卖出去了1000份保险,但“牡丹”这个名字已经离她很陌生了,以为刻骨铭心永世不忘的人,已经不再记起。
有些人刻骨铭心,没几年会遗忘,有些人不论身死,都陪在身边。
爱你的人不需要你证明,不爱你的人证明也没用。
理智的放弃比无谓的坚持更明智,生活需要适时的改变方向。
3、努力应该是一个动词。
我们总口口声声说,愿意为目标牺牲一切,其实呢,你究竟愿意付出多大代价?
刘十三看似是努力的,小时候努力学习,为了考上好大学,他努力的方式只有背书。
长大后,对于爱情,他觉得他“爱牡丹”,但两年间,可以问她夜晚去哪里,可以学会吉他为她唱歌,可以发现她并不爱他的事实,可他用尽力气,其实都只是在重复等待。
等待而已,不叫努力。
对于工作他四个月没有卖出去一份保险,他很盲目,每天想的是努力工作,但不知道怎么努力,没有设定目标,没有计划,更谈不上执行,有的只是喊口号“我一定会怎样怎样”。
长期性无所作为,间歇性喊口号。
后来王莺莺和球球收集村民信息,程霜把云边镇所有人员做成一份信息表,算出概率,让他去一一拜访才成功卖出第一单。
努力指主动而有目的的活动;把才智、力量尽量使出来。
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为了目标付诸行动,想办法多途径的去实现达成目标,才能称得上努力。
而且努力不是牺牲,人无法坚持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
不喜欢跑步去跑步,不喜欢背单词去背单词,忍受着,折磨着,痛苦着。
靠着“努力”的理性去对抗懒惰的“感性”,因为这种冲突焦躁不安,感觉牺牲了太多。
如果努力和牺牲对等,那基本上无法靠着“要努力”的信念静心走下去,只不过是一种“看起来很努力”的样子麻痹个欺骗自己,无法静下心有效付出。
努力不是意味着放弃,放弃了享受“吃零食”、“追剧”、“打游戏”这些,让自己产生被剥夺感。努力的认知应当高于这些,是一种比做这些更高级的享受。
一种自我认同感不断延续,向着自我目标进发,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的过程和状态。
4、当下即是最好,不念过往,不畏将来。
故事的最后,王莺莺和程霜都去世了。
刘十三心里遗憾没有早点知道外婆生病了,没能好好陪她,所以新年里顶着寒风,冒着及膝的大雪,走一步摔一跤的上山挂灯笼。
长辈说挂了灯笼去世的人就能找到回家的路。
他恨自己没能早点察觉王莺莺的病情。
刘十三也曾心存侥幸程霜能出现三次,下次也会出现,但这次没有下次。
他去看球球,球球不在嚣张跋扈,只是隐忍着生活,他没有领养权,因此只能去做了一个月义工陪她。
但其实王莺莺来说,她已经知足了,虽然是她开了三百公里拖拉机把刘十三“绑”回来的,但生命的最后刘十三一直在身边,他们过的很开心。
对程霜来说刘十三就是她的“一缕光”,她出逃三次为了这缕光努力,她明白生命的意义。
对球球,虽然王勇是个疯子,但父爱一直在,他一直记着要钱给球球上学,买新书包,球球也有程霜和刘十三这对“父母”,有王莺莺这样的“外婆”,也幸福过。
有些告别就是最后一面,希望和悲伤都是一缕光。
有些路能走,可走了以后才知道没有回头路,有些路不能走,可谁又知道经过弯弯绕绕以后会不会是柳暗花明。
当下即是最好,曾国藩说:既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看清生活的本质之后依然热爱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