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心理健康”不容小觑】
前言:
偶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则令人啼笑皆非的新闻。2020年9月上海市某学校两名小学生的爸爸,因为孩子在学校发生了小打小闹,竟在家长微信群中“放狠话约架”。小学生打架并不稀奇,但稀奇的是这两名小学生的家长都是中年人,社会阅历丰富,不应该这么容易就冲动气盛,然而这两位家长最后竟真的为这一点小事大打出手,打得头破血流,进了医院。事件如此发展,除了要站在社会学层面上的思考之外,也不能忽视中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
一、中年人的心理特点
人到中年,可以说是阅历丰富,特别是现在把40~55岁称为中年的年代,我想很多到了这个岁数的人,都是有一身故事的人,有些人能在这个年纪享受清闲自在的生活,有些人还在为了家人和生活奔波,大多数的人可能感觉最深的还是只有一个字‘累’。
基本都是家庭的顶梁柱,上有老下有小的,一般都处在社会,家庭,工作,生活的多重压力之下,他们自己都分不清到底每天是为谁而活,有些忙碌得把自己给忘掉了,每天几乎是机械的完成每天的任务,工作也是做了很长时间的,到了这个岁数多数是求稳,没有什么新意也没有什么激情,就是混,家庭关系也是很多年了,该是什么相处模式也都固定了,没有什么变化起伏,爱情早已转化为亲情,夫妻之间也不再有什么激情,有的只是温情,朋友也就是谈得来的那几个还有联系,也没有心力再去结交新朋友,好像一切都是以稳定为主,不想再折腾了,这也意味着生活是有序而重复的,像闹钟一样的固定,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有些习惯已经改不过来也不想改了。那么在这样的生活模式下,他们常常就会觉得‘累’,身体累,心也累,因此心理疲劳就是中年人身上最突出的问题了。
人到中年,知识仍在积累增长,经验日益丰富,然而人体生理功能却在不知不觉中下降。心理能力的继续增长和体力的逐渐衰减,是中年人的身心特点。
生理成熟是心理成熟的生物学基础。中年人的心理能力处于继续向上发展的时期。一个智力正常的人,其心理发展所能达到的高度,不仅与社会环境有关,更重要的是自身的主观努力。勤于实践、积极主动地接触社会、接触新生事物、不断扩展生活领域、不断更新知识、勇于探索和创造的人,其心理能力在整个中年期都在继续增长。反之,则会停滞,甚至提前衰退。
孔子对自己的心理能力发展精辟地概括为:“吾十有五而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则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的这种分析说明心理能力不仅在中年期仍在发展,到了老年也还没有终止。
这里的心理能力是指人的全部心理活动能力的综合和总和,而非单项能力。因为就某一单项心理能力来说,从中年之始就处于下降过程、如机械记忆能力、反应速度等。中年人应充分利用心理能力继续发展的优势,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品质和完善人格,努力实现心理健康和身心和谐。
二、中年人心理发展中的常见问题
中年人的心理变化是个动态过程,个体差异很大。一般来说有以下的心理问题。
1.反应速度与记忆能力的下降
中年时期的反应速度和机械记忆能力已经明显不及年轻人。但他们的理解能力、思维的综合能力及思维的深度广度,则明显优于年轻人。
由于刚过了青年期,中年人对这种初级、简单认知功能的下降(如反应慢、机械记忆水平不及青年人)等自然情况可能认识不清,一时难以接受,以为自己老之将至,从而产生悲观失望的心理状态。
2.渴望健康与追求成就的矛盾
中年人都希望自己能有个健康的身体,可以无忧无虑地投身到事业中,以显自身的价值,也为社会做出贡献,从中得到自我实现的满足。
由于中年人是社会的中坚力量,在工作单位也多为骨干,承担着重要的任务和职责。他们较青年人经验丰富、更熟悉工作、处理复杂或意外情况更有把握和决断力。他们既不象年轻人那样“毛手毛脚”、易冲动,也不象老年人那样体弱多病需照顾,所以往往被派到关键岗位,受到领导的重用和信任。
也正是因此,在繁忙的工作和高度的责任感驱使下,他们往往无暇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无暇参加健康体检。对疾病的早期症状麻痹大意,即使对一些较为明显的症状也未引起足够重视和采取有效措施,以致错过最佳治疗阶段,导致终生的遗憾。
3.人际关系错综复杂
中年期的人际关系最为复杂。人际关系矛盾,是中年期常见的问题。
在工作关系中,中年人要小心处理好与老年同事(可能曾是自己的老师或师傅)的关系,搞不好会被认为“翅膀硬了”、“过河拆桥”、“自以为是”、“不尊重长辈”等。还要处理好与年轻同事的关系。适时适度协助他们熟悉工作、尽快胜任。若指导过多会被认为“婆婆妈妈”、“絮絮叨叨”、“不信任青年”,关注少了又容易使年轻人认为你“不负责任”、“自私”、“待人冷漠”,从而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全力投入工作。此外,还要处理上下级、同事间的关系。尤其是原来的同事现在变成了自己的上级或下属。如何对待这种社会地位的演变,如何转换社会角色,是对中年人的一个考验。如果处理不好,会使自己心理失去平衡,产生内心的矛盾冲突,影响工作关系,并给自身的健康带来不利影响。
在社会关系中,中年人本来已建立起较为稳定、可靠的社会支持体系。但可能因为自身社会地位的变化,疏远或失去过去的朋友和同学。这也会给中年人带来一些失落感。
在亲属关系中,原来充当抚养人、保护人的长辈已经进入老年,他们会反过来对中年人产生经济上、情感上的依赖。中年人在百忙中还必须分出精力、时间去关照他们的身体健康、心理上的需求。通常称之为“反哺现象”,这也时常让中年人不得不牺牲休息、甚至工作时间,往返奔忙。节假日探望、有病时陪床。既要做孝子,又不能耽误工作,使中年人常感叹:“忠孝难两全!”除此之外,夫妻双方的亲戚中,上学的需关照、结婚的需祝贺、毕业的需托关系、找工作、下岗的需经济援助、有病的需看望,另外,对夫妻双方的亲友如何做到不厚此薄彼……。这些情况常接二连三、甚至重叠出现,搞得中年人心力交瘁。
4.家庭与事业的双趋冲突
中年人要在事业上有所作为,需要有一个安定、和睦的家庭作后盾。家庭是一个人身心调养的小岛,是避开社会风浪的港湾。在一天紧张工作之余,如果没有一个安宁的休息场所,就很难积蓄起第二天的工作精力。
工作的矛盾只是一天8小时内的事。亲友的复杂关系,实在是“惹不起还躲得起”。唯有自己小家庭内的事,是令中年人无法回避、不得不面对的。夫妻关系和子女的问题,也是真正让中年人牵挂和分神的事。家庭安宁幸福,有助于中年人一心一意搞事业;事业的成功和发展,又有助于家庭稳定。然而家庭和事业对于中年人的要求和期望,又往往形成一对矛盾。中年人既想做个好丈夫(或妻子)、做个好父亲(或母亲),又要做个好职工(或领导),这就很容易使自己在家庭与事业之间陷入双趋冲突。
5.变化的客观环境造成心理压力
在这个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知识爆炸的时代,中年人在目睹周围的各种变化、体验自己生活日益美好的同时,也看到自己周围许多人(或许包括自身)面临着下岗、再就业。在新的知识、信息大量涌来的时候,也感到自己需要知识更新,否则将会被“淘汰出局”。而中年人也意识到自己对新变化、新环境的适应能力显然不及年轻人。由此也会引起心理的紧张、焦虑、忿忿不平及其它心理应激反应和适应性问题。
三、中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
如果你已经到了四十岁,那么就意味着已经进入到中年了,在这个时期,可能事业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同时家庭生活也可能非常美满。但是有一个问题万万不要忽视,那就是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因为有大部分的中年人,都存在下面几大心理问题。
1.心理疲劳
心理疲劳是在工作、生活过程中过度使用心理能力,使其功能降低的现象,是长期的精神超负荷造成的。其表现一般是总处于一种思考状态,反映出焦虑、烦闷、恐惧、抑郁等情绪。常出现以下表现:
(1)早上起床后,感到全身发懒,四肢沉重,心情不好。
(2)工作不起劲,什么都懒得去做,甚至不想跟人交谈。
(3)工作中差错多,工作效率低。
(4)容易神经过敏,芝麻大点事,也会大动肝火。
(5)因为眩晕,头痛,头晕,背酸,恶心等感到很不舒服。
(6)眼睛容易疲劳,视力下降。
(7)犯困,可是躺在床上又睡不着。
(8)便秘或是腹泻。
(9)没食欲,挑食口味变化快。
2.更年期神经症
有些中年男性出现心身功能失常所致的神经症,我们称之为更年期症状,如失眠、头昏、头痛、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情绪不稳、易激惹、烦躁、焦虑不安,同时伴有心悸、潮热、多汗等植物神经功能症状。究其原因主要是机体衰老、睾丸功能减退、男性激素分泌减少等所引起。
3.疑病感
有些中年男人对个人或家庭的安危和健康格外关注,过分担心疾病,把身体正常衰退迹象看成大难临头,对机体感觉十分敏感,稍有不适就怀疑得了某种不治之症,为此忧心忡忡。尤其听到或者看到同龄人得了重病或者去世,总与自己身体现状联系。这些是无形的心理压力,会削弱身体的抗病力,反而给各种疾病开了方便之门。
4.病态怀旧
怀旧无可非议,然而一味的怀旧、沉溺过去就是病态了。某些中老年人表现出顽固执拗,在自己的某种陈旧观念上固执己见,坚信自己的过去经验,否定客观外界条件的变化,拒绝采纳不同意见。回避现实,整天陶醉在自己的怀旧体验和怀旧情绪与行为之中,认为只要是过去的社会背景、生活环境、文化艺术都是好的,看不惯眼前社会一切新鲜事物,一意孤行,我行我素,思想与行为不能与时代同步。但是,自己内心总有一种孤独感、遗弃感、失落感,经常处于压抑的状态。
5.“性”到中年
男性对自己体力衰退,性能力减弱的担忧要比女性强烈得多。部分中年男性仍然希望自己能保持年轻时期那样的性状态。这种不现实的性期望使一些中年男性产生严重的心理压力,当这些压力积聚到一定程度就可能造成性机能障碍。可以想象,一个经常处在焦虑中的男性,是很难有良好的性状态。
四、中年期心理保健
中年人是社会的中坚,肩负着社会与家庭的重任,是各行各业的主力,又是家庭的“顶梁柱”,具有多重社会角色。中年人对事业成就的期望高,劳心劳力,尽职尽责,但由于主客观的种种因素,事业上经常会遇到困难、挫折与失败,长期承受的高强度的精神紧张与心理压力,会严重威胁中年人的心身健康,中年知识分子的情况更为严重。
面对中年人的“不堪重负”境遇,应采用的措施有:
1.量力而行
中年人要权衡自己的精力和时间,停止超负荷运转,对不合健康的过重任务,要学会说“不”。
2.淡泊名利
中年人的成就欲与时间紧迫感常引导自己不由自主地与别人比较。真正的成功者需有远大的目标,平和的心态,不为眼前利益而牺牲健康。主动发展业余爱好,不断丰富精神生活。
3.学会放松
在工作与精神压力过大时,学会用放松技术来调节与应对。对照法、直接法、生物反馈、气功、太极拳等均是很好的放松方法。
4.调整认知结构
对人际关系有一种积极、全面、善意的认识是良好交往的基础。克服视人际关系为尔虞我诈、演戏、冷漠等心理定势,以诚相交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5.改善个性品质
个性缺陷常常是导致人际交往心理障碍的背景因素,甚至是关键因素。因此应养成一种热情、开朗、宽宏、富有责任心、抛弃妒忌心等一系列良好的个性品质。
6.学会交往技能
处理人际关系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技术,可以通过训练来培养。比如:适度地、真诚地赞赏对方,善于倾听,设身处地,学会找到相似性,宽以待人,乐于助人,增加主动性,求大同、存小异等等,都是在人际关系中十分有用的技术。
7.增进夫妻间的“沟通交流”
即使是多年夫妻,也要相互沟通,消除误会。促进建立“夫妻认同感”,夫妻双方在情感与行为上就会表现出较高的同一性。当出现“第三者插足”时,要避免灾难性暴力。采取冷静的方式,找到问题解决的最佳方案。
8.培养良好的子女养育方式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身教是最好的言传。要想培养高质量的后代,父母要有良好的教育与修养,不过度保护,也不放纵姑息,采取一致的态度与处理问题的口径,同时也要调整好适度的期望值。
建议到了中年之后,应该结合自己的真实状况,来给自己定一个合理的目标,每天冲着目标不断前行,这样有了充足的动力就会让心理状况更良好一些。同时保持乐观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即便是“天塌下来”都要保持乐观,这是保证身心健康的重中之重。
丁俊贵
2021年10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