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2025年2月15日,星期六,又逢每周写作复盘之日。本周写作历程恰似乘坐过山车,起初我满怀信心,而后却陷入沮丧低落之态。这一过程让我深切体悟到努力与失望这两种天差地别的状态,且这般状态,独属于我一人。
缘何会出现如此巨大的反差?其一,节日的影响不可忽视。节日期间,日常的生活节奏被彻底打乱,在此种混乱状况下进行写作,本身就是一项艰巨的挑战。其二,DeepSeek的问世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写作期间,我尝试运用DeepSeek的写作功能,发现它生成的文章远比我自己创作的更为出彩,诸多精妙语句信手拈来。
正是基于这些发现,我的写作热情出现了波动,而这种波动更多地体现为浮躁。鉴于上述状态,我创作了《学习是一场修行,不着急,慢慢来!》这篇文章。文章完成后,我那颗浮躁的心渐渐归于平静。
本周的第二篇文章《心中有光寻路,书中求解困境》是在我心绪平定之后完成的。文章发表后,收到了不少读者的反馈,这些反馈让我感受到人们对学习行为的认可。这份认可给予我支持与鼓励,使我更有动力创作出更多积极正向的文章。
本周的第三篇文章是一个题为《那一道月牙疤》的故事。这个故事在我心中构思已久,然而真正落笔成文时,却发现与我预想的模样存在差距。由此可见,当我们将脑海中的故事诉诸文字时,可能会因表述与想法不一致而产生偏差,这也反映出写作与表达之间存在的差异问题。
本周的第四篇文章《认知的牢笼:透视选择性偏差中的价值迷思》,既是对选择性偏差的审视,也是对前一篇文章所出现问题的回应。实际上,第三篇文章、第五篇和第六篇文章均与情感相关,或许是受情人节的影响,又或许是我对爱情有了全新的感悟。
从某个角度而言,在写作过程中,我时常陷入沉思。这样的沉思,不仅让我得到了换位思考的锻炼,还让我以同理心去观察身边的人,通过这样的观察,我看到了更多尘世中的情感纠葛。从另一个角度而言,在观察他人时,我也会下意识地联想到自己,这样的联想,能让我更好地理解身边的人和事,进而收获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
综合地来看,在写作的过程中,总是会有起起伏伏,在那些起起伏伏中,除了有自身的原因,比如说对写作这件事的认识上的波动。还有环境因素的影响,比如说前面提到的像过节这样环境。
由此可以看到,想要在写作的路上走的更远,不仅是输入与输出的关系,还有个人对写作这件事的理解和认识,以及对环境因素的反应。事实上,不仅是写作这件事情,要想在一件事上做出来成绩,除了端正做事的态度,还要在认识上下足功夫,更要学会与那些不可改变的环境相处的正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