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被一场戏意外吸引
前些天去看望爷爷的时候,和他聊会儿天后,便陪他一起看电视。我们先看了其他频道的节目,但都陆续结束了,然后挨个换台,刚好调到中央戏曲频道,还正播着京剧《杨门女将》,询问过爷爷意愿后便停在这个频道。其实我不喜欢看戏,我听不懂这些戏曲在唱什么,咿咿呀呀得吐字不清,犹如天书,旋律也不如流行音乐好听,所以我觉得索然无味,便低头玩起手机,但一旁的爷爷看得津津有味。我刷完朋友圈实在无聊,就抬头略微看了一两分钟,在字幕的帮助下,我感觉这出戏好像有点意思,便继续看了下去。
慢慢地,我看懂了这场戏,演的是杨宗保五十岁寿辰那天的故事。寿星宗保因为前线有战事并不在场,但宗保夫人穆桂英在寿宴上一反常态的不能畅饮,好像有什么心事,于是佘太君从孙媳妇穆桂英等众人的异样中隐隐绰绰察觉到什么,开始不停追问。顿时,这场宴席隐藏的秘密成功点燃我的好奇心,我也很想知道宗保到底怎么了,便继续认真得看下去。后来,在佘太君严密有气势的不停追问下,宗保的手下说漏嘴,佘太君才得知宗保为国捐躯了。于是,这位年近百岁的老人顿时错愕悲痛得全身瘫软发抖,在努力平复了情绪后,不忘先安慰孙媳妇穆桂英和曾孙文广,让她们退下歇息,而自己老泪纵横,心如刀绞,但很快又像久经沙场的老领导般迅速掌控当下局势,先是发表了一番慷慨激昂的陈词,表明杨家人没有被敌人所吓倒,还马上调度在场将领回前线镇场待命,而众女眷也誓为宗保复仇、为国家边疆安宁作出贡献。
接着,幕布依次切换场景,讲述的是:朝堂之上,寇准和王辉关于继续出战和求和的争辩;皇上亲自去杨家吊唁杨宗保时,佘太君不同意求和的强硬态度;王辉认为朝中无人出战、女流之辈上战场不体面时,遭到众多杨门女将和穆桂英、儿子杨文广群情激愤驳斥,力向皇上表明保家卫国的忠勇,非为己之私仇而出征。后面还有穆桂英和儿子文广为当先锋而当众比武的情节、女将们攻打西夏国将领王文等内容,因为已经上午11点了,所以我就不得不中断这场精彩的戏曲故事,和爷爷告别,先回家了。
二、这出戏余音绕梁
看了这场戏,剧情的豪情壮志和家国情怀一直在脑海中念念回响,让我有热泪盈眶的冲动。或许这就是文化的魅力,只不过是披着戏曲的外衣来讲述罢了,其实质依然是那些能引发人共鸣的文化内涵、历史精粹。所以,我欠戏曲一个尊重。
戏曲看似是老年群体专属艺术爱好,却并不是什么陈年古板的老古董,更不是什么洪水猛兽。它像一杯茶,需要细品才能体会其中的精妙;它又像一位从古代穿越而来的老人,鹤发童颜,言谈唱词颇有古韵之风。戏曲需要我们静下心,先度过刚开始最无趣的阶段,才能渐入佳境,领略到别样的美。
对于我们年轻人,如果可以跟着戏曲字幕往下走,便会发现:一部好戏曲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故事再现,如果可以耐下心去认真倾听领悟,还是可以被其中的矛盾引发的高潮深深吸引,产生共鸣哒!
三、我眼中的戏曲
我们知道,戏曲流传至今数千年,已成为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内涵不可或缺的艺术形式,也给我们世代国人带来数不清的欢声笑语和感动,其中的国粹京剧更是成为中国戏曲文化的代表,早已走出国门,成为中华文化的一张靓丽名片。
毋庸置疑,戏曲的服化道很独特夸张,但戏曲用自己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抛开一些舞台层面、特效层面的局限,通过委婉悠扬的唱腔,搭配脸谱、道具、手势动作等比拟象征手法来讲述各类传奇人物故事、民间传说等,抒发人物真实情感,让听客慢慢跟着酝酿情绪,沉浸其中。
不同节奏风格的唱腔蕴含着不同的人物情绪和地方气息,原本只需要几秒钟便能说完的话,一旦通过戏曲唱法演绎,显得格外悠长,仿佛时间在戏曲里也放慢了脚步,世人焦急的心态也被逐渐熨平,并深受感染。
一个小小戏曲舞台要演绎战场、朝堂等诸多场景,让我不得不想起了话剧。
我原以为我们的戏曲和西方的话剧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在小小的舞台,通过幕布切换布景,打造出不同场景,然后不同的人物上场,来讲述故事的起起伏伏。但戏剧家焦菊隐曾说,话剧是布景里出表演,京剧是表演里出布景。讲的就是京剧在舞台幕布设置中的基本原则:表演带动场景,而非场景带动表演。京剧代表着中国的戏曲艺术,所以焦老的专业观点,让我这个戏曲外行人明白:戏曲和话剧是有本质的区别的。
再往深处说,中国戏曲属于戏剧,它遵循的是写意的戏剧观和虚拟的表演艺术,是在有限的舞台时空表现无限的生活时空,拥有广阔的心理和想象空间,戏曲中的京剧更是被被誉为最富于艺术性的表演手法。明代戏剧家王骥德说,戏剧之道,出之贵实,用之贵虚。这句话精辟地指出了中国古典戏剧的审美原则,即现实情感和艺术表现虚实统一的原则。“实”不仅仅只包括现实的社会背景,历史的真实,也包括源于现实的真切的感受。“虚”指的是艺术手法,包括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对故事情节的编排以及对于思想主题的表达。《京剧舞台不可过度使用幕布》一文曾述“《英雄义》(《水擒史文恭》)中,演员一边模仿拨水动作一边做出交手动作,让人一看便知是在水中搏斗;《托兆碰碑》中,杨令公用颤抖的双手捂胸,用髯口贴近面颊,手垫着袖子接触铁器,加上风声,观众便知是寒风凛冽的冬天。这些动作让观者一看便知身在何处,又何须幕布等道具布景?”。这正体现了生动形象的表现手法是京剧等戏曲的一大亮点,也让舞台更具想象空间。
四、文化美美与共
这次意外的戏曲之旅,让我一改以往旧有观念,打破意识中的刻板印象,生动诠释了优秀文化的确可以触动人心、令人印象深刻,不管年份长短、不论风格迥异,甚至国界差别,这些都是可以逾越的。
文化的魅力可见一斑,国人可以坐在剧院欣赏西方的音乐剧话剧交响乐,也可以为他国书籍等优秀精神文化成果而赞不绝口;外国人同样可以被中国五千年泱泱文明所震撼,为中国功夫、书法戏曲等特色传统文化所折服,甚至漂洋过海来亲自学习体验中国文化。
正所谓“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这既是存续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也为世界文明观提供的中国智慧。自己之美是美,我们要坚持文化自信,创新性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让更多国人认同本土特色文化。在此基础上,也要知道、懂得他人之美亦美,一枝独秀之美则是傲慢与偏见。在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中,只有坚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方能实现美美与共,最终达到天下大同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