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节回顾及答疑
1. 七个习惯相当于清华北大尖子生特长班,有挑战是正常的,是顶尖人士具备的,我们暂时还不具备这些特质能力是正常的;
2. 主动和被动的区别:主动,关注影响圈,是负责任的态度,是有力量的;被动,关注关注圈,是无力的;积极地主动,以“我”为主语,我能够正面回应,负责任和有力量的态度,若是我想干什么,遇到挑战,自己会选择解决方案;如果被动消极,被迫干什么,会寻找解释理由;想坚持做一件事儿,做的过程中半途而废了,“我想要……但是……”;
3. 容易受外界影响,经常在关注圈不在影响圈,有可能我不知道“什么是我真正想要的”,什么是我想要在自己的人生当中真的去体验和创造的?什么是我想要在自己家庭中去创造的?如果总是想着“不想要……”,就像是说“我不想去北京”,那你想去哪里呢?目标要是正向的“我想要……”,核查“这真的是你想要的吗?”,想要钱---拿到钱---买房买车买东西---也许,真正想要的不是钱,是掌控之后获得的那份安全感,抵消内在的匮乏感;觉察自己的做事情的内在动机是出于恐惧还是出于爱。
4. 为什么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如果在原声家庭里,我们做的是别人让我们做的,我们自己渴望的事情没有被允许,时间久了,我们就不知道什么是我能影响的,是我真正想要的。孩子在和父母互动时,是没有能力影响父母的,他就只能通过关注游戏、八卦、新闻等,靠着关注这些可以抵消我当下的不愉快---用关注圈抵消当下无聊或烦心的情绪,无聊会让我体验到很大的“无存在感”;
5. 孩子叛逆、父母焦虑,孩子叛逆是一件事儿,孩子叛逆引起我的焦虑情绪,这是第二件事儿,什么是我想要的,也许是我的焦虑担忧引起了孩子的叛逆,所有在当下担心孩子学习、担心孩子未来的父母,对自己当下生活的满意度都较低,同时又担忧自己未来,会更担心孩子,这是一种投射,是想通过让孩子拥有安全稳健的未来去满足自己对安全稳健的需求。我们只能给出自己有的。我们想要获得爱,却总是用指责和批评来获得爱,但是,指责和批评只能获得更多的指责和批评,爱才能换回爱;
6. 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情绪在我们的身体里,不在思想和头脑里,我们以为压抑的情绪会消失,其实它总会回来,(对待情绪,不理它看着它飘来飘走,接纳它让它流过,逮住它看它背后的礼物),我们可以使用管理和表达它,情绪是能量,刚强的能量,如果正向使用它,它就能保护自己保家卫国,如果负向使用它,它会毫无边际伤害到别人和自己,能量不是问题,怎么使用这种能量才是问题。情绪可以用来连接,悲伤,当一个人很悲伤,你可以否认或抵制---连接断开,也可以共情和她一起悲伤,也可以同理她,在感受到她的悲伤的同时支持到她---建立连接,主动创造我想要的情绪是什么,我想要的体验是什么。压抑的情绪总会回来:你今天在家里和老公吵架,你明天就可能在单位和老板吵架,孩子就可能在学校和同学吵架,情绪在家庭里是可能相互传染的。
2、 本节知识点
1. 正确管理和管理正确:把梯子放在正确的墙上(目标方向)和正确地把梯子放在墙上(方法),把梯子正确地放在墙上---开始努力爬梯子---终于爬上了梯子上了墙---发现这不是我人生想要的墙---我的梯子放错了墙(扎心的体验呀:我为之奋斗的目标,实现了,之后,我发现原来的痛苦依旧如此,这时候,要问一下,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2. 为什么要开启一段亲密关系或亲子关系?在我的人生当中,我把自己最不好的一面,最狠的话,都说给了最爱我的人和我最爱的人,我所有最负面的状态,全都表达给了最爱我的人和我最爱的人。我爱一个人,或爱我的人,难道为的是要伤害他吗?是为了要把最狠的话说给他吗?是为了要把最不好的一面投射给他吗?有一种说法是:如果你见到了我最不好的一面,你还爱我,就是真的爱我。No,你这是在证明爱,而不是在爱另外一个人。我们开启一段亲密关系,是为了感受到幸福和连接;我们开启亲子关系,是为了想享受人的天伦之乐。可现实为啥是那个样子的呢?是因为,当我们开启一段关系的时候,我们没有思考过“什么是我真正想要的”。
3. 目标是什么?目标是一个方向,目标不是一个可衡量的具体成果,目标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感觉,是动力系统,目标不是压力,不是任务。我们是有目标的活着,还是被活着?我们能达到的攀岩高度,取决于在攀岩之前,我们眼睛能够看到的高度,我们看到多高,心理预设就有多高,就能爬多高。人和人之间,不是高矮胖瘦的区别,人和人之间最大的区别是你的目光能看到多远。梦想是看得足够远,而且看到它我就感觉到幸福。让我们跨越当下挑战的是“目标带给我的幸福感”(我的目标不是学习,是学习过后发现原来还可以这么想和做的豁然开朗的感觉,是原来我可以有更多选择的幸福感,是当我面对现实生活,我有了更多的感恩之心,是我面对挑战,发现自己是可以主动成长的自由感、从容感和稳定感);
4. 价值观不是与生俱来的,价值观是根据我的原生家庭所塑造的,我们尊重每一个人的价值观和情绪,一个人的价值观和情绪代表着这个人过去所有经历的总和,当我们否定一个人的价值观(重心),我们是在否定他活过。每一个价值观的最底层都是正面的、都是“爱”。一个真理的另一面是一个完全相反面的另一个真理。我有价值观,但是,我不是我的价值观,价值观是被我所用的。
5. 当我们选择某个价值观,选定了一个重心,会以其他为代价。我们的队友是我们的一只手,我们的竞争对手是让我们成长的另一只手,因为他们让我们看到,这件事儿有人能做成,我也能做成。
6. 军舰和灯塔对峙最终军舰绕开的小故事,你以为的可能不是你以为的,在这个地球上是有自然法则的,当我们用个人意志和自然法则碰撞的时候,我们都会碰得头破血流。“道”即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强者文化或强势文化,其实是能够尊重自然法则和自然规律的,知道规律的人,知道自然法则的人就是在“道”中,当一个人能够找到自然规律,找到自然原则,就找到了“道”,你就是在遵循“神迹”。如果天时地利人和三者都占,但依旧没有结果,那是因为缺少“有如神助”,无论怎样,当你松开手,东西总是会落地,因为重力法则(天道,东方“德”西方“原则”)以原则为重心的更容易达成,我们可以选择以自己的重心为重心,也可以选择以原则为重心,重点是我们自己要有自知之明,我们自己要知道这是我选择的重心,如果我选择的重心不能得到我想要的结果,我也可以选择调整重心,而不是被我“选择的重心”(价值观)所控制,是我在创造我的生活,而不是我在被生活(创造)。我可以选择以工作为中心,也可以选择以配偶为重心,也可以选择以原则为重心;
7. 我们的两次创造:第一次创造是我们先在头脑里想到、思考到,二次创造是我们在现实中实现,我们需要先在思想和理念层面创造,然后才能在现实世界创造。拥有成功的能力,就是内在拥有的价值观、世界观和外在世界当中面对的规则吻合度越高就越成功。一个人受限是因为内在拥有的价值观世界观和外在偏差太多,我们就会说“应该”,每一个“应该”背后都有期待,我们什么时候会说应该---外在世界发生的事儿和我们头脑里想的不一样,我竟然不认为自己头脑里想的需要调整,而认为现实出问题了。成功的人,是有能力增长自己内在的世界观,让我的世界观和这个世界的吻合度高起来,这就叫原则“道”。
8. 内在游戏:当我滑雪,外在游戏是除我以外的人事物,内在游戏是我当下感觉到的情绪状态(平和的、喜悦的、勇敢的、恐惧的等)。外在游戏和内在游戏会发生碰撞:当一个人如果内在遇到挑战,外在遇到了资源,对于这个人来讲叫“幸运”(当一个人内在难过委屈恐惧,外在有人支持她,她就很幸运);当一个人内在遇到挑战,外在也遇到挑战,这就变成了灾难(上海跳桥小男孩,老师批评他---内在遇到挑战---妈妈没有支持他---开始指责他---内在外在同时遇到挑战---跳桥自杀,同时遇到挑战,他太痛苦了,摆脱痛苦的唯一方式是“干掉我自己”,自杀的人不是想杀掉自己,他是想杀掉痛苦的感觉,但是他把自己和感觉等同在一起了,其实人的真我/本我,和情绪、和角色都不是等同的),当孩子不会做题、考试成绩不好,他的内心就遇到了挑战,我们要做的是支持他,若我们还指责他、打压他,对孩子来讲,那是一场灾难;当一个人内在拥有资源,外在遇到挑战,这叫成长;当一个人内在拥有资源,外在也拥有资源,这叫“魔法”;所以,在这个世界上,内在拥有资源的人更容易成功(我们不断学习修行,是为了增加自己内在的资源,就会得到成长和魔法;我们需要教会孩子的,也是让孩子内在拥有资源;让自己和孩子都是准备好的,要么得到成长、要么得到神奇魔法)。
9. 内在资源:内在资源是一种状态,这种状态被称为“在状态中玩儿”或“在做中玩儿”,所有成功的人不是拼努力、天赋和勤奋,而是有个共同的特质叫“心流”,心流是一种状态,一种Being的状态,一种临在的状态。如果我们内在没有资源,就会焦虑、缺乏信心、低能量、恐惧、压力、心理瘫痪,这时候,我们的人生就是局限的、受限的,所有疗愈的终极目的是“疗愈人类的受限感”。
10. 你的身体可能会暂时受限,但是你的思想和精神是不受限的,除非你的思想被你自己的状态卡住了,我们才会产生受限感,一个孩子天生内在就是充满资源的,如果一个孩子内在失去了资源,很大原因是在原生家庭中“父母是孩子最大的受限感”,从而在孩子成年之后形成了内在受限的思维模式。作为家庭中的一员,我们教育孩子、支持伴侣,是支持对方作为一个人被看见、被听到、被感受到,让一个人感受到她是有价值的,她是独特的,她是充满了可能性的无限临在。我们不是告诉一个孩子“你很棒,你有能力做到”而是支持她自己感受到“我是个很棒的孩子”。如果你爱一个人,不是让她自己感觉很糟糕,因为当你让她感觉很糟糕,她就是受限的;如果你爱一个人,你要让她感觉自己很棒,是无限的。扎心提问:当你的爱人和孩子在你身边的时候,他们是感觉自己很棒,还是很糟糕,是无所不能,还是像废物一样?
11. COACH中正状态:conterd丹田中心—在这里,open心中心---敞开,aware头脑中心---觉察,connect三个中心---连接,holding向场域打开---抱持;CRASH崩溃状态:contraction紧绷---身体,reactivity反应---自动化打逃僵,analysis paralysis过度思虑---内心戏,separation分离---隔离感受,hurting or hating受伤怨恨---情绪积压进身体。我们给另一个人带来的状态,决定了结果。我们成长的目的,不是为了不让事情发生,而是,当挑战出现的时候,我们知道怎么去回应它。
12. 当两个人发生冲突,我要做的是:1)呼吸,调整自己的状态;2)允许,允许两个人的崩溃状态,看见并接纳他们的伤痛感;3)寻找契机调节场域的能量。
13. 了解价值观的练习:写出对你重要的事儿,从重要到不重要排序,删掉一个最不重要的,排倒序,再删掉一个排正序,一直做减法,直到剩下一个;加入时间轴。我们好像永远没有失去感,好像永远能和孩子在一起,能和爱人在一起,离开了,就又好像从来没有在一起过。当有失去感的时候,价值观会再一次被调动起来;价值观一旦有了时间轴,也会被调动起来。每一个人的价值观都是正确的,我们要学会自我欣赏。
14. 创作过程:1)仔细倾听,fact听事实和内容---feel听感受,互动她的动作,皱眉是否有东西卡住了,不断重复复述---focus听意图;2)参与和复述,让大家有参与感,才会觉得这是“我的”,复述核实;3)发现重要的价值观;4)提供方向及价值;5)协助你向长期目标进展。问自己的几个问题:1)我是个什么样的人?;2)我有什么样的才能和天赋?3)当……,我会感受到真正的快乐。;4)我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5)有哪些品格是我想拥有的;6)有哪些东西是我觉得重要并拥有的?
15. 关于家庭:1)什么是我们想要的家的样子;2)什么是我最想从家庭中获得的?;3)当家庭中……我会感到真正的快乐;4)在家庭中,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5)在家庭中,我们体验到的品质是什么;6)家庭中,什么是我们感觉重要并想拥有的
16. 伙伴提问:1)从小寄养在长辈那里的孩子会特别渴望亲情,会有遗弃创伤,她渴望亲情是出于恐惧而非爱;2)觉得孩子回到不出五个问题。做了这个假设,是因为不相信别人本自具足,其实每个人都是本自具足的,要练习信任自己、信任别人都是本自具足的;3)对于人来讲,快乐是很重要的,成年人已经不相信快乐这件事儿了,如果学习让我快乐,我就学习;如果做自己让我快乐,我就会做自己;让孩子抗拒的不是学习,是压力;真正让一个人快乐的是被看见、被滋养、被尊重、是他真的在活着,而不是被活着;4)我就是我,不需要证明,当一个人如果清晰地知道“我是谁”,我就不需要证明,更不需要别人的肯定,当我们不断去改变,又需要别人的认可,其实,我们是自己不够自信,我们在自己的价值放在了别人的身上,当你足够自信,你不再在意别人怎么看你。每个人说别人的时候,说的都是在自己世界里,她透过自己的眼光看到的别人,实际上,那是她自己对外的投射,她说的都是她自己,我们眼里的别人是自己。一只狮子不需要靠打败一只狗来证明自己。一张百元纸币,无论你打它、骂它、侮辱它、揉搓它,都无损于它是一张百元纸币,无损于它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