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不是第一次读《天才基本法》这本书了。在我大二至大四这段时间里,我在这本小说里三进三出,但每次感悟都不甚相同。
第一次浏览时囫囵吞枣,连味道都不曾咀嚼出来便胡乱吞咽,看完后还轻飘飘地来了句:“感情线太少了!”而第二次则是被里面的性格鲜明饱满的人物所吸引:智慧但调皮的老林、一往无前的林朝夕、表面高冷但实际上话少只是因为没人敢搭话、有问必答的裴之、还有从小为当偶像而努力学习的花卷、憨憨本憨但很早谈恋爱的陆志浩......这些人物是一言一行牵动着我的心。
但第三次翻开它,我很偶然。那时的我应该在为考研而努力,但我在这场长途中,我迷失了方向。迷惘、偷懒、摆烂、放弃......这些情绪弥漫着我,最终我也被这种情绪所裹挟,最终放弃了。可是,犹豫是我的底色,我一直在放弃和再战当中来回拉扯游移。我不知道我自己到底喜欢什么、什么是有意义的、我放弃了第一次考研,那我能保证我第二次的时候不会当逃兵吗......这些疑惑一直缠绕着我。
但当我第三次拿起这本书,我有种被一只手轻抚过焦躁内心的感受。显然这本书没办法给我人生的答案,但为何有这种感觉呢?我曾记得我高中的语文老师讲过一段她的经历,她在去某山上旅游时,偶然看到下落的夕阳,她的脑子只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句诗。她说,古诗词的魅力不止在于读背时的韵律,更在于当你遇到与古诗词不谋而和的风景与事情时,体会到那种穿越千年的巧合。我现在的心情亦是如此。我和书中人拥有同样的烦恼。
在这本书中,有好多激励人心的话,但我与之最有共鸣的话却是一个无关紧要的配角安妮所说。她说:“你不觉得吗,世界上只有最幸运的人,才天生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要做什么,而大部分人嘛,没有喜欢。也没有不喜欢,这样也很不错、这样也挺好。”看到这一段,我崩溃大哭。我就是那大部分的人。从小开始,我对着未来会充满盲目的期待,期待自己将来有一天会找到一个我喜爱的并愿意终身都为之奋斗的事情。但怎么找,去哪找,我从来没有想过。这句话狠狠撕碎了我的幼稚,将赤裸裸的现实摆到我的面前:如果维持原状,你一辈子都将是一个“大部分”。
所以这句话让我开始思考:你到底要成为哪一类人?但是问题的答案我还在追寻中,可能要花一辈子的时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