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沟通等同于说话,那这就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如果沟通等于把要表达的意思表达清楚,那这就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如果沟通等于把自己的意思有效地表达清楚并且能从对方那里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那这就是一件很难却又不得不做的事情。
我是属于那种外向性格的人,不管认不认识,只要我想,就可以交谈甚欢。而且,很多时候,我还会对别人观察细微,明白别人的言外之意,投其所好,所以显得有那么点会说话,又有点聪明。因此,很多人,觉得我的沟通是没问题的,甚至,比一般人要好很多。
曾经,我也是这样以为的!但是这个项目以来,我越来越怀疑自己了。
我真的会沟通吗?
事情是这样的:
我们是乙方HR系统的实施人员,可以说是实施顾问吧。有跟一个甲方的HR项目,虽然已经上线处于运维阶段,但是还有些功能没做,需要去完善。我们现在系统里面有的是中国大陆这边的业务流程,但是香港那边是没有做的,所以现在需要把这一块给补上来。
因为系统已经搭建地差不多,所以很多的功能和接口已经成型了,如果香港和大陆的差异点太大,我们系统是无法实现的。昨天晚上也有和同事一起开会讨论,最后的结论是:只能改审批流,如果改字段的话,我们是不能做的,因为和别的模块有接口。这个接口的模板只能有一个。
所以,我今天需要确定的事情是:
1. 香港和大陆的字段一样可与可以接受?因为我们不可能为了香港那边,改掉现有系统里的字段,规则和接口。这意味着另外一个项目了。
2. 审批流的角色只能Map到现有的角色里,因为系统的角色只有8个,大陆这边已经用完了,如果香港要加的话,是不能实现的。
3. 如果要实现模块间的对接,把香港的字段和中国建成一样的,香港是否能够接受?
今天有收到香港发过来的所有资料,点开一看,果然和大陆的有很大的不一样,刚好甲方的项目经理来办公室了。于是,我和他说:香港是否需要实现模块间的对接?如果要和大陆一样完全对接的话,系统是没办法实现的,做不了。因为我们的接口模板只能写一个,如果要改,所有的都要动。这个显然是不现实的。
他说系统的模块对接还是要的。然后我就说,这个可能不能完全匹配,因为我看到的字段很多不一样。结果,他就生气了,说我们这个都做不到,那全球性的项目,我们是怎样做的。
他说,如果系统现在有的能和香港匹配的字段,那就做,如果没有的就不做,这样可以不。
因为,他这样说,就不怎么要涉及到接口了,所以,我就说可以试一下。
......
后面,他又“责问”项目经理,我本来想说如果不集成,只做字段的话,我可以试一下。但是,他要我别说话。
......
真的,我真的是......还挺受伤害的。但是,也反应出,我的沟通是有问题的。
后面,项目经理也有和我说,要我把先能做的做出来。然后再去和甲方确认,这样人家会觉得你努力了,而不是直接在拒绝别人的需求。
可能我真的是沟通有问题吧!
首先,我没有明确自己沟通的目的,并且没有想好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一开始我只确认了如果字段不一样,规则和接口做不到,这个我们是不能实现的。但是,如果他们接口和规则不一样的地方呢?我应该怎样和他说?实现没有考虑到,只是知道可以试一下。
其次,没有把所有的数据整理好,用事实来说服他。知道系统有这个问题,就应该把系统现有的字段整理出来和香港的进行对比,然后做差异分析,和他说为什么做不了。并提供其他的解决方案,看他是否能够同意。
最后,没有以解决事情的心态和甲方去沟通。全程,我都是以系统是怎样怎样,他们的需求能不能满足,怎样甩锅,怎样实行责任的划分,这样子的心态去沟通的。而没有站在客户的角度,为他们去解决问题来沟通的,这样的方式虽然不能说有错,但是最后给客户的印象肯定不好。
今天这样的沟通无疑是失败的,但是幸好确定了两点内容:香港那边可以不完全实现模块的对接;如果香港那边有意见可以直接找甲方的项目经理,我们可以不担责任。
这就是我在这个项目上,关于沟通的反思吧!
以后不管是和甲方,还是其他人沟通,一定要做到以下几点:明确自己沟通的目的,并且反复确认对方可能问到的问题;在和别人确定东西的时候,自己列出123点原因,并且尽量以直观的方式给别人展示;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求同存异,共赢,而不是以自己的利益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