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常说某人是老好人,其实老好人很多时候做了好事,却得不到别人的夸奖,反而惹来一身麻烦,弄得自己心情郁闷至极。他们常常给别人窝囊、无能、好说话的形象,其实他们把自己弄到这种地步,全是因为不敢拒绝别人,怕得罪人。
有的孩子也是这样,或许由于性格原因,或者因为不懂拒绝的艺术,他们不知不觉成了孩子中的老好人。
社会像一张巨大的关系网,孩子在这张网络里需要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有的时候,父母一味地鼓励孩子与人分享、与人合作,却没有告诉孩子,当别人提出无理要求时,要学会拒绝。
如果孩子在与人交往时,总是担心别人会受到伤害,因而不忍心拒绝别人,那么孩子最终会失去更多,而且自己也会因此而不开心。
还有一些父母,他们总是鼓励孩子去帮助别人,多为别人着想,不管别人提出什么要求,只要自己能办到的,都要尽量答应。
他们以为这样孩子会更受欢迎,更能获得好人缘。殊不知,不会拒绝别人的人常常会做出违背自己意愿的事情,弄得自己非常不开心,有时还会给自己带来一堆麻烦。
由此可见,不懂拒绝别人的老好人真是做不得。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时,除了让他们学会分享、乐于助人之外,还要教孩子学会拒绝,对不合理的要求说“不”。
毕竟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有自己的想法,当然不能事事迁就别人、顺从别人。父母要从小教孩子学会说“不”,培养孩子的领袖气质,因为没有一个领袖或管理者是唯唯诺诺、完全按照别人的指令来做事的。
即使孩子长大做不成领袖,他也不会是一个时时被人欺负、被人瞧不起、自己也活得十分憋屈的老好人。
首先,父母要教会孩子拒绝别人的说话技巧。
在一些特殊的场合,直接拒绝别人可能会让别人觉得很尴尬。那么,父母就要教孩子委婉拒绝别人的方法,这样既拒绝了别人,又不伤害彼此之间的感情。
当然,对于那些喜欢死缠烂打的人来说,这种方式明显不合适,只能直接、坚决地拒绝他。
另外,父母还可以教给孩子一种特殊的拒绝方式,那就是用商量的口吻来间接地拒绝别人。其实就是和对方“磨嘴皮子”,直到对方接受为止。
其次,父母要告诉孩子,并不是所有的要求都要拒绝。
父母要明确告诉孩子哪些要求可以接受,哪些要求一定要拒绝。孩子应该拒绝的要求是那些无意义的、不合情理的要求。
比如,同学们有不会做的习题向孩子请教,孩子如果能够帮上忙,那就不要拒绝。但是,如果某个同学想要让孩子帮他写作业,孩子就要坚决拒绝了。
再次,父母对于孩子的正确做法应该提出表扬。
比如,当孩子要写作业的时候,他拒绝了邀请他一起玩的小朋友,父母就应该对他的这种做法予以表扬,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最后,让孩子对别人的拒绝坦然接受。
孩子可以拒绝别人的要求,同样别人也可以对孩子提出的要求说“不”,父母要让孩子明白这一点,并做到:即使别人拒绝了自己,也不要沮丧,要以一颗平常心坦然接受。因为,别人或许也有一些苦衷。要让孩子学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来考虑,学会体谅别人的难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