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20林达的《近距离看美国》和刘瑜《民主的细节》对比

今天是七月二十一日晚十一点二十四分。

昨天的日更到了将近午夜十二点我才想起,于是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到电脑旁,复制了一段《近距离看美国》的内容来发布更新,我这些天正在看关于美国的几本书,发布的时候是十一点五十九分。复制别人的东西终究像是作弊,所以今天再把昨天的内容顺便改下。

我之所以找来林达的《近距离看美国》这本书,起因是本来在看刘瑜的《民主的细节》,一看就是学者写的那种文字,我觉得她的立场挺自由主义的,而且写得也不深,很易懂,不费脑子。因为她预设了立场,所以不可避免,在谈论具体问题的时候,被人认为是某些部分有偏颇。于我,现在中间派的感受来说,或许她有些主观。

然后查了豆瓣,很多人说,不如林达远矣。我本以为既然这么说,以豆瓣那些书友的尿性,那肯定学术性更强的一本书吧。于是下载来看。感觉较刘瑜要更随意平常,并非浓郁不堪的学术气味性书籍。不可否认,例子非常多,比较冷静客观,尤其是各种美国常见的事件和例子,我觉得极其接地气,让人读来轻松,却能引发思考。

比起刘瑜的《民主的细节》来说,林达的《近距离看美国》有很大不同。

刘瑜作为哥大博士,导师Andrew James Nathan,算是学出名门,她以一个学者的姿态,对读者是一种启蒙者和授道者的身份,她文本一个主要特征是她代替了读者观察和思考。写作者固然要思考,写作中固然对读者会有意识地引导,但每个写作者的姿态是不同的。她的思考是学者的观察和思考,她以一种观察家的眼光来以自己的方式剖析美国,相对而言,她以自己的导论性观点,指挥和引导着读者的观察和思考的方向,代替读者做出判断,而留给读者自己的空间相对狭小。

而林达夫妇作为一对写作者夫妻,作为1991年就移居生活在美国的新移民,他们是相对边缘者的身份。他们的写作姿态是沉入式的,就是所谓的Immersion in writing即沉浸式写作,他们是身心沉入美国的生活,以一种生活在其间的姿态,去感受、去了解、去思考和分析的。他们不是以高俯低、指点江山、激昂文字的。他们的写作更像是一个探索者,去深入的了解未知的领域,带着一定的虔诚心态去观察和思考。他们的姿态是平的,或是深入其中的,是和读者站在同一方位出发,并且给以读者有充分的去了解和思考的空间。就像一个朋友在向你叙说自己出去打工的所遇所闻所感所想,既令你了解一个新空间的同时,也在倾听的过程中,自己产生一个自己的判断。

同样是介绍美国文化和制度的书籍,两本书风格迥异。

作为一个曾习惯读理论著作的人来说,刘瑜更符合我的阅读趣味和习惯,但不得不说,林达的作品却更符合我的阅读期待。而且从内容带给读者的了解深度和广度以及思考来说,我更推崇林达。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古代社交大揭秘:古代人是怎么炫酷加好友的(中) 从唐代到明清,古代人的社交方式各有特色。唐朝通过诗词和信件传递情感...
    希睿数字阅读 619评论 0 0
  • 在实施无纸化测评过程中,我们做到全场无教师参与,把活动的组织权交给小先生,从场地的布置、学生的测评,再到最...
    卓娜阅读 493评论 0 0
  • 题目:印象最深的一个陌生人 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位陌生人是我的一位校友。 记得在上大学的时候,一个寒冷的冬天的早晨,北...
    愚公一样的女子阅读 503评论 0 0
  • 婚姻关系, 一纸合同,一份承诺? 这些只是表面,它维系不了双方的关系。 “各自安好”的言外之意就是...
    短发娃阅读 45评论 0 0
  • 序号文章作者发布日期1故 事 ‖ 意外之财[https://www.jianshu.com/p/dcefb9...
    中年大叔阅读 3,003评论 0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