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未公开的文章!
在这个时辰,外面铺水泥的声音还在继续,时不时还伴着说话声。
谁的生活是那么容易的呢!
想着这么大的声音也睡不着,就刷了会儿视频。
视频是历史类古装剧,看到对剧中人物在历史上的样子的评论时,想起了以前看过的一本书——王小波《我的精神家园》。在书中,王小波表达了自己对国产片的一些看法,他提到了一个例子:
“常演的历史题材连续剧,编导会提前透过媒体说,这部片子的人物、情节、器具等都是考证过的。然后,就会有观众对人物年代做些繁琐考证,似乎电视剧的编导已经把观众培养成了考据迷。”
看书的时候我对这句话似懂非懂,当真正遇到这样的场景,似乎一下就理解了王小波的话。
我刷了视频的之后,往往喜欢看下面的评论。因为评论可以展现这个评论人观点,或者说可以传递出这个人所站的角度,三观,认知,体现的人人的不同。历史剧视频下面,能看到很多评论都是关于考剧类的,比如在历史上,谁谁谁不敢怎样怎样,谁谁谁又恶毒得不得了,根本不是剧里那样…
不得不说,考据迷确实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确实这样,有利于剧更贴近事实,做剧的人能更用心。但历史和文学和艺术总归是不同的艺术门类。
历史是写实,是实录,但即便是历史,也是有个人的意志在里面的。历史是最贴近当时的实际,但大家看的却不是历史纪录片。
历史是史,它需要艺术的加工才能成为抓住人心的文学。文学作品本身就是带有虚构性的,如果完完全全的写实,那也不叫文学作品了。但衡量文学时,真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当把文字转化为图画时,自然也有自己的艺术成分,或画面,或色彩…但衡量它的优劣,真,自然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一个文学作品,不是只用真就能组成的,它也需要一定的虚。重要的是,如何调度真与虚的比例。《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可是它也是借鉴了《三国志》的,甚至于它的影响力超过了后者。其中的人物栩栩如生,却并不一定就是历史上原貌。可是这并不能阻挡人们看小说时阅读它,因为它是小说,不是史书。
作为阅读者的我们,是欣赏那些作品中的曲折离奇,引人入胜的情节,那些让人印象深刻的人物,还是去查阅历史知识,研究历史人物呢?
今日话题:我们看历史古装剧,更多的是在看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