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书卷四·七六】
余宰江宁时,查宣门居士开赠《蔗塘诗》一集,盖其族人心谷先生为仁所作。本籍海宁,寓居天津,十九岁即经患难,在狱八年,始得释归;怜才爱士,置驿通宾,其诗清妙,盖深得初白老人之教者。《同友集空谷园》云:“郊居尘埃少,幽访共沿回。柳下孤篷泊,花间白版开。高人还掩卧,稚子识曾来。小立窥鸥鹭,忘机客不猜。”《秋夜病中》云:“巷尾迢迢报柝声,虚堂如水断人行。云移一朵月吞吐,竹啸几声风送迎。不向枚生求《七发》,只凭麴部觅三清。调糜煮药经旬卧,白发萧萧又几茎。”他如:“酒无千日醉,事有百年忙。”“风愁撼树响,鼠厌数钱声。”“为问亭边三五树,春来花发几多枝?”皆可诵也。己未余乞假归娶,杭堇蒲前辈为余通书。先生命其子俭堂礼登船厚赆,至今未敢忘也。
先生有《莲塘诗话》,载初白老人教作诗法云:“诗之厚在意不在辞,诗之雄在气不在句,诗之灵在空不在巧,诗之淡在妙不在浅。”其言颇与吾意相合,特录之。
查宣门居士,即查开,无考。
《蔗塘诗》,实为《蔗塘未定稿九卷外集八卷》,清·查为仁撰。存世有乾隆八年(1743)刻本,2册。南开大学图书馆藏。
心谷,即查为仁(1695—1749),字心谷,号莲坡,又号莲坡居士。清代诗人,天津人,原籍宛平。父查日乾(字天行,号惕人,又号慕园),因业盐,遂家天津,建查氏园林别墅水西庄。详见《<随园诗话>通注(4·51)》。
置驿,音zhì yì,置驿,犹置邮,古代用车马传递文书信息,亦指传递文书信息的驿站。唐·杜甫《缆船苦风戏题四韵》:“因声置驿外,为觅酒家垆。”《新唐书·刘晏传》:“诸道巡院,皆募驶足,置驿相望。”
通宾,音tōng bīn,犹通客,接待客人。隋·李播《天象赋》:“从官肃侍,谒者通宾。”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黎氏》:“谢得妇,嬖爱异常,日惟闭门相对,更不通客。”清·袁枚《复沈省堂太守》:“然郑当时置驿通宾,豪举甚矣,而其馈遗人不过匮器食,殊不可解。”
初白老人,即查慎行(1650—1727),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晚年居于初白庵,故又称查初白。杭州府海宁花溪(今袁花镇)人。清代诗人、文学家。年少聪颖,声名早著。早年受教于黄宗羲,得陆嘉淑赏识、朱彝尊提携。于康熙三十二年(1693)中举,四十二年(1703)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供职于南书房。后从军西南,随驾东北,所到之处均有所作。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筑初白庵以居,潜心著述。雍正四年(1726)受弟查嗣庭牵连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到两个月即去世,享年七十八岁。查慎行是诗坛“清初六家”之一,继朱彝尊之后被尊为东南诗坛领袖。对清初诗坛宗宋派有重要影响,为中流砥柱、集大成者。查慎行在诗歌创作、诗歌艺术研究和诗学理论研究均有建树,生平诗作不下万首,堪称多产诗人。其诗兼采唐宋而以宋为长,于宋诗师法苏轼,整体肯定黄庭坚、陆游。诗风清新隽永。艺术上以白描著称,对后来袁枚及性灵派影响甚巨,主要作品有诗歌集《敬业堂诗集》、《查初白诗评十二种》等。
空谷园,无考。
白版,音bái bǎn,又称“白板”,指不施油漆的木门。唐·王维《田家》诗:“雀乳青苔井,鸡鸣白板扉。”清·曹寅《过陈次山寓居读迦陵稿有感》诗:“草深白版鸣蛙处,水长西桥浴马时。”
小立,音xiǎo lì,意思是暂时站立住。宋·杨万里《雪后晚晴赋绝句》:“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柝声,音tuòshēng,敲梆子的声音。柝,古代打更用的梆子。
枚生,即枚乘(约前210—前138?),字叔。淮阴(具体在今何处有争议)人。西汉时期辞赋家,与邹阳并称“邹枚”,与司马相如并称“枚马”,与贾谊并称“枚贾”。早年担任吴王刘濞的文学侍从,因在七国之乱前后曾两次劝谏刘濞而显名于世,后离开刘濞而成为梁王刘武的门客,于汉景帝时被任为弘农郡都尉,在汉武帝刘彻即位后被以“安车蒲轮”征召,于入京途中逝世,享年约七十三岁。在文学上,枚乘所作的《七发》在辞赋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是汉大赋正式形成的标志性作品。今有《枚叔集》辑本三种传世。
《七发》,汉代辞赋家枚乘的赋作。这是一篇讽谕性作品,赋中假设楚太子有病,吴客前去探望,通过互相问答,构成七大段文字。吴客认为楚太子的病因在于贪欲过度,享乐无时,不是一般的用药和针炙可以治愈的,只能“以要言妙道说而去也”。于是分别描述音乐、饮食、乘车、游宴、田猎、观涛等六件事的乐趣,一步步诱导太子改变生活方式;最后要向太子引见“方术之士”,“论天下之精微,理万物之是非”,太子乃霍然而愈。作品主旨在于劝诫贵族子弟不要过分沉溺于安逸享乐,表达了作者对贵族集团腐朽纵欲的不满。此赋是汉大赋的发端之作,对后世影响很大,它以主客问答的形式,连写七件事的结构方式,为后世所沿习,并形成赋中的“七体”。
麴部,音qūbù,典故“麴部尚书”的省称。唐汝阳王李琎自称“麴部尚书”。李琎(?—750),初名嗣恭,又名淳。为唐睿宗李旦之孙,让皇帝李宪长子,唐玄宗李隆基之侄。眉宇秀整,性谨洁,善射,与贺知章、褚庭海为诗酒之友。封汝阳郡王,历太仆卿。卒赠太子太师。唐·冯贽《云仙杂记·泛春渠》引《醉仙图记》:“汝阳王琎,取云梦石甃泛春渠以蓄酒,作金银龟鱼浮沉其中,为酌酒具,自称‘酿王兼麴部尚书’。”好饮酒,杜甫《饮中八仙歌》中排名第二。清·陈维崧《无闷·益都冯相国夫子饮我以太和春赋此奉谢》词:“麯部休嘲户小也,浮白卷波如渴骥。”清·曹寅《雨中李使君饷浙东薏苡酒戏成》诗之二:“麯部诪张乱典型,拟教甘石换茶星。”按:由于“麴”同“曲”,故不少版本的《随园诗话》将“麴部”直接刊印成“曲部”,而“曲部”则是古代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也是歌馆或妓院的代称。与后文的“三清”毫无关联,诗句文义就不通了。所以,对于一些通用字在特定场合应该联系上下文选定用字,以免产生歧义,或无法理解文义。
三清,音sān qīng,酒名,即清酒。晋·潘岳《桔赋》:“三清既设,百味星烂。”唐·骆宾王《初秋登王司马楼宴得同字》诗:“缔赏三清满,承欢六义通。”
调糜煮药,音diào mízhǔyào,指煮粥熬药。宋·范成大《与王夷仲检讨祀社》诗:“调糜鬻药石,黑簿回春温。”清·黄景仁《途中遘病颇剧怆然作诗》:“事有难言天似海,魂应尽化月如烟。调糜量水人谁在?况值倾囊无一钱。”
鼠厌数钱声。年龄大点居住过老房子的人,多数在夜里听到过“老鼠数钱”的声音。实际上,这是老鼠在感到危险时惊恐的叫声。老鼠在危急的时候发出的“咋咋咋咋”的叫声,与古代人们在数铜钱时发出铜钱的撞击声音很像,所以人们取吉利之意,谓之“老鼠数钱”,寓意家中富裕。但老鼠是真不愿意发出这样的声音。
己未,指乾隆四年,1739年。是年,袁枚中进士,随即请假回家完婚。
杭堇蒲,杭世骏(1695—1773),字大宗,号堇浦,别号智光居士、秦亭老民、春水老人、阿骏,室名道古堂,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清代经学家、史学家、文学家、藏书家。详见《<随园诗话>通注(3·64)》。
通书,音tōng shū,指与人互通书信。《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贾嘉最好学,世其家,与余通书。”宋·苏轼《与曾子固书》:“轼负罪至大,苟生朝夕,不自屏窜,辄通书问于故旧之门者。”
俭堂,即查礼(1716—1783),原名为礼,又名学礼,字恂叔,一字鲁存,号俭堂,别号铁桥、榕巢。查为仁弟。按:在本书卷四·五一中,袁枚将查礼误记成查为仁的侄子,此处又记载为其子。看来,袁枚与查家的确不是十分熟悉。
赆,音jìn,意思是临别时赠与、赠送或馈赠的财物。厚赆,指临别时的丰厚馈赠。
《莲塘诗话》,实为《莲坡诗话》,清·查为仁撰。据《清诗话》本,《莲坡诗话》名,盖查为仁号莲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