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8-7 二百四十二课
古文经典交流学习群 郭老师
郭志强,1996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历史系 ,中学高级教师,曾任《中学政史地》编辑部主任。
10.3君召使摈,色勃如也,足躩如也。揖所与立,左右手。衣前后,襜如也。趋进,翼如也。宾退,必复命曰:“宾不顾矣。”
语音整理
本章从内容上来看,它描述的是孔子奉君命接待外宾的时候,在外交场合的神态举止,既对人尊敬,又保持自己的尊严。
根据《史记·孔子世家》的记载,孔子曾经奉鲁昭公之命,接待过齐景公、晏婴等人。到了鲁定公时期,就任命孔子为相,为中都宰,后又提拔为司空,再后来又转任大司寇。
从他的任职状况来看,孔子并不是专职外交人员。但是,由于春秋时代,周王室衰微,各诸侯国之间往来聘问比较频繁,专职的外交官并不多。孔子既在朝为官,又熟悉周礼,所以鲁国的国君常常特命让他接待外国宾客,也在情理之中。
需要说明的是,本章所记录的内容并不是孔子某一次接待某宾客的具体过程,而是概括地描述了孔子接待外宾的一般方式和言谈举止。
我们回到文本上来看。“君诏使摈”。“君”就是国君。“诏”是特殊任命,布置的临时任务,不是专职的。“摈”通“傧”,在春秋时期,各诸侯之间的朝聘往来非常繁多,双方都要有一些熟悉礼仪的人来做傧相。在主方这叫“傧”,专门接迎宾客。在客方叫“相”,是帮助还礼答谢的。这句话的意思就是鲁君让孔子临时做傧相来接待外宾。今天在一些重要的礼仪场合仍有设置傧相,比如婚礼上的伴郎、伴娘就承担了类似的职责。
孔子在接到这样的任务以后,“色勃如也,足躩如也”。是说孔子对这个任务后,非常认真地对待,以至于脸色都发生了变化,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他的步履也比较快,可以说一溜小跑。总之就是做好了充分准备,随时准备去迎接外宾。“躩如”在这里,我们可以理解成是快步走的样子。
“揖所与立,左右手”。“揖”就是拱手行礼,就是我们说的作揖或者是揖让。“所与立”,由于担任傧相的不止是孔子一个人,还有一起和他做接待工作的同事,见到以后也要依次作揖施礼。孔子在这个场合,可能是站立在居中的位置,所以既要向左揖让,又要向右揖让。所谓“左右手”,既不是指左手,又不是指右手,而是指左右两个方向。
“衣前后,襜如也”。“襜如”是整齐的样子。孔子左右揖让,只是手在动,而身体是端正自如,所以在旁观者看来,他的衣服前后摆动,整整齐齐。这里“襜”指的是衣服的前摆,加个“如”,“襜如”,就是衣服整齐地摆动。
“趋进,翼如也。”在宾主相见以后,主君要引导客人进正室,傧相他们也要依次跟进去,两旁侍立。那这个时候,孔子就要快步疾趋,赶紧跟上。这个“翼”,有人说像鸟儿一样飞进去,但是我觉得可能不太科学,像鸟儿一样飞进去,难以理解。不过可以理解成像鸟的翅膀一样,跟随主君依次进入正室。不过我个人认为这个“翼”,最好解成小心翼翼地快步跟过去,更符合实际情况。
“宾退,必复命曰:‘宾不顾矣。’”也就是客人离开以后,孔子作为傧要负责出门送客。与客人道别以后,他一定要恭恭敬敬地站在那里,目送客人远去,一直到看不见,再回去向国君复命说:“客人已经走远了,不再回头看了。”
总之,这一章的文字对孔子如何迎接外宾,如何送走客人,给了一个比较详细的描述。在今天很多人看来呢,都属于繁文缛节,太麻烦了。但是在这里,我们注意到有些生活的细节还是要注意的。尤其是日常的迎来送往,我们更要养成一个好的习惯。比如有客人来家里访问,走的时候我们要送客到大门口,大部分人就草草了事,转身就回去了。而真正有礼貌懂礼仪的呢,往往是目送客人走远,才转身回去。有时候,打电话也先等别人挂电话,不要你自己把话讲完了就挂了,别人可能愣在那儿还没说完。就连回个微信,也一定是自己说最后一条消息。
〔按〕“左右手”的各家解释无理,疑是窜文或漏字。
“衣前后,襜如也”,作揖时身体微躬,礼毕直身,衣服如襜。襜,围裙。是说躬身时前襟松开,直身后后幅松开,像围裙一样空挂不贴身的样子,与整齐不搭边。
“趋进,翼如也”,主人领客进屋走在前头,主客的下属分两排各走一边依次进屋,整个行列像鸟展翅。因为屋外空旷就站的散漫,进屋被大门所限,行列自然收缩。
钱穆解译
〔解〕
使摈:摈亦作傧。国有宾客,使孔子迎之。
勃如:变色庄矜貌。
躩如:盘辟貌。盘辟,犹言盘旋、盘散,谓如临深履危,举足戒惧,必择地始下,不如在平地之常步。或说:躩,速貌,不暇闲步也。此言孔子作摈时,容貌行走,皆竦然见敬意。此统言之,下特言之。
揖所与立,左右手:所与立,谓同为傧者。傧或五人,或四人,或三人。揖左边人,则移其手向左,揖右边人,则移其手向右。或曰:下言复命,则孔子必为上傧,其所与立者,但在左无在右。左右手,谓左其右手也。或说:本篇之辞,亦如记《曲礼》者然,非定记孔子某一时事。有为上摈,有为承摈,此兼记之。
衣前后,襜如也:摈者揖必挽其首,揖毕而仰。揖分左右,又兼挽仰,衣亦随之前后转摆。襜如,整貌。衣裳摆动而不乱。
趋进翼如:摈者从中庭进至阼阶,其间有数十步,不宜舒缓,故必趋。翼如,如鸟舒翼,言其端好。
宾不顾矣:君命上摈送宾,复命曰宾已去。此惟上摈事。
此一节记孔子为君摈相之容。
〔译〕
君召孔子使作摈相,孔子必变容庄敬,行路如脚下有戒惧般。
对同立的其他摈相作揖,左边右边,挥张两手,衣服前后开动,整停不乱。由中庭趋进时,如鸟舒翼,状态端好。宾退了,必回复所命,说:“宾不再回头了。”
李零讲解
这是讲待客。
待客要讲“体面”,“体”是肢体,“面”是脸色,即手脚的动作要合适,脸上的表情也要合适。
“君召使摈”,是受国君之命招待客人。“摈”音bìn,为迎客之礼。
“色勃如也”,“色”是脸色,古人叫颜色。孔注说,“必变色也”。“变色”,是根据客人的身份、地位和见面的场合、气氛改容易色,周围人乐,你也跟着乐,周围人悲,你也跟着悲。如果是大人物,更得毕恭毕敬。待客,不懂随机应变,改容易色,北京话叫“没有眼力见儿”“不会来事儿”。但挤眉弄眼,太过分也不行,那样,就成了孔子讨厌的“令色”。“勃如”,《论语》中带“如”字的单字,很多相当叠语,如这里的“勃如”,就相当“勃勃”,勃有发义,这里指脸色由松弛状态突然振作起来,《泰伯》8.4叫“动容貌”。
“足躩如也”,“躩”音jué,是形容脚步很快,皇疏引江煕说,“不暇闲步”。
“揖所与立,左右手”,是对站在身边的人不断打躬作揖,左边拱一下手,右边拱一下手。
“衣前后,襜如也”,是形容打躬作揖,身体一俯一仰,衣服前后摆动。“襜如”,“襜”音chān,作名词,本指围裙,即蔽膝,加上如字,是形容词,则等于“襜襜”。朱熹说,“襜”是“整皃”,古代训诂,没这种说法。《楚辞·九歌》“裳襜襜而含风兮”,王逸注说,“襜襜”是衣服摆动的样子,才是正确的解释。
“趋进,翼如也”,《说文·走部》有“趩”字,许慎说,“行声也,一曰不行皃,从走异声,读若敕”。徐锴《系传》说,“今《论语》作翼字,假借也”。前人说,许慎是据《古论》。许慎的解释不一定对,但保存了古文的写法。古文字屡见“趩趩”,都是用为“小心翼翼”的“翼翼”,“翼翼”是敬慎之貌。这里是说,往客人跟前走,要小心翼翼。朱熹说,“张拱端好,如鸟舒翼”,是望文生义,并不对。
最后几句,是说客人走了,负责迎客的人一定要报告国君,说客人已经不回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