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都面临这样的难题:孩子不听话,怎么说都不行;参加好多学习,很多看着不错的办法,用起来或者不见效,或者开始见效,后来又没了用处。怎么回事呢?
不是办法多少、办法好不好的问题,而是我们常常只执着于某一种方法,并没有掌握它之所以有效的实质,更不用说由此延伸出更多形式。产生的结果是,时间久了,面对的问题发生变化,又一次陷入无计可施的境地。
其实,凡事都有两个方面,问题如此,解决问题的方法亦如此。当我们找到了事物的两个极端,自然就能在两端中间找到很多很多的具体办法。这就是文章题目想表达的意思,所有方法,不过都是“两招儿”。
一,“我”与“非我”
一个小学生不好好写作业,大人说“快去赶紧写!”这是事情的一个维度,“非我”的那个维度。
另一个维度是什么呢?是家长做些什么,他会更快地去写作业。其中包括,他的学习环境是不是安静,他的功课是不是会,他有没有什么特别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他的身体状况怎么样,等等。最后落脚到我们能为这个目标做些什么。
这样理直气壮的命令他人却完全不考虑“我”因素未必有效,反过来也一样。
有些孩子十七八岁了,对自己完全没有要求,放任自流。当别人跟家长说起这些情况让人担忧时,大人每次都会很内疚地说“我们小时候对孩子关注太少,都是大人的错,现在他这样已很好了。”
这种思路则完全在“我”的方向上,忽略了另一端,作为接近成年年龄的大孩子,他自身要承担成长的责任。这样沮丧自责也只能让事情陷入停滞。
二,行与思
我在工作中听过很多这样的事情。孩子早上需要叫起床,一遍不行叫两遍,两遍不行三遍,从叫到吼,终于带着起床气起来了,吃饭上学。天天如此,成了家里的固定项目。大人苦恼,孩子也很烦。但是从没有认真去想去试过其他方法。
这就是陷于“行”。行动必然会有结果,尤其在坚持的情况下,但如果眼前的行动方式没有带来想要的结果,为什么一定要执着于此呢?说难听些,这不一定是那些家长勤劳肯付出,也许是懒于思考不愿动脑子。
三,虚与实
孔夫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任何行动都一样。没有深刻的思考相伴随,行动可能是极其盲目无效的。反之亦然,单纯的想了又想从来没落到实处,也不过是轰轰烈烈内心戏一场。
这些归根结底就是虚和实的两端,在一个方向走不通的,往另一个方向试试。当家长们不再囿于困境,以及造成困境的思想或者行为方法,自然就发现了另一个维度,而这两个端点之间便是数不清的答案啦。
文末推荐
游习学院帅帅老师的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