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间,100天就这么过去了,时间飞逝啊!
100天前,我制定了一个「双十」行动计划。因为执行这个计划,100天后,我的外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时间流逝的痕迹,其实看得见。
站在终点回望此段行程,有经验也有教训。记下一步步走来时的点滴心得,为这100天留下些许印记。
一、时间跨度
2014年7月28日~2014年11月4日
共100天(14周+2天)
二、原定目标
原则:以减脂为主,努力改善腰腹部线条。
目标:体重减10斤,腰围减10公分。
三、主要做法
迈开腿+管住嘴
坚持运动:以LSD(Long Slow Distance长距离慢跑)为主,每次坚持在40分钟以上。
运动种类(按次数排序):沿江慢跑5公里,跑步机爬坡(速度6、坡度9)1小时,跳绳2000个以上。偶尔做做深蹲、哑铃三号蹲和平板之类的运动(极偶尔)
控制饮食:每天摄入热量控制在1500千卡以内。
最初控制三餐以外不吃零食,中期开始控制三餐的食量
记录检查:每天记录摄入食物和运动情况,每周在微博上公布运动内容、次数及体重、腰围变化情况。
四、所用工具
1.每周运动情况检查表(用于记录运动情况,每周在微博上公布)
2.薄荷APP(用于记录每天摄入的热量)
五、阶段性成果
1.体重减少6斤(未达到「减少10斤」的目标,掩面羞愧!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不过那种一下子减掉几十斤的,因基数有限,臣妾做不到啊!)
![体重现值](http://ww4.sinaimg.cn/bmiddle/71ca9a1djw1elym8k6fzxj20nw0vujzy.jpg)
![BMI现值](http://ww2.sinaimg.cn/bmiddle/71ca9a1djw1elym76b0rgj20hs0uamzv.jpg)
2.腰围减少10cm(成功达成目标!Bingo~)
想起去年冬天去井冈山培训时,大家笑闹着合影,某美女姐姐一挥手碰到了我腰间鼓出的赘肉,大声惊呼:「呀!这是什么啊!」引来众人注目,我当时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如今,照镜子时看着平坦的腹部和若隐若现的两条马甲线,真真觉得当时让我下不来台的那位美女姐姐,其实是送了一件礼物给我——若非受到刺激,我肯定还掩耳盗铃地生活在舒适区,心安理得地做个「微胖界」人士呢。
六、经验教训
1.计划和目标一定要有
没有具体的目标和行动计划导致几乎看不到效果,是我塑身第一阶段最惨痛的教训。
第二阶段自然要吸取教训,一开始就订立了具体目标和详细计划。
事实证明,好的计划是成功的一半。有了明确的目标,便知道努力的方向,然后才能逐渐接近。
2.可行的计划才是有效的计划
在制定这一轮的计划时,我写道:
这份计划书遵循的最大原则是「可行」。目标制定上考虑不激进且可以达到,时间安排上考虑不与家庭生活相冲突,运动内容上考虑不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工具使用上考虑简单易操作。
正是因为制定计划时考虑了这些因素,才使这份计划可以落到实处,真正起到计划的作用。
当然,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我也作了一些小调整,比如没有用100天表格和「瘦瘦」APP,去健身房和沿江慢跑的时间也不拘泥于计划。但这些都是微调,计划的大框架依旧可行。
3.督促检查为「坚持」加油
备考MPA时,正值工作繁忙之际,英语已经放下近十年,我原本没有信心能通过考试。
但那段时间,我和闺密每天用「拓词」APP背研究生考试词库里的单词,背完当天的任务后截图发微信,互相监督、互相鼓励,她连出国旅行期间都坚持背单词,我自然是每晚困得不行了也要把单词背完的。
后来,我们都顺利通过了联考,我也对「督促检查」这个环节记忆尤深。所以这次,我在计划中专门设置了督促检查的内容,每周日在微博上发本周的「运动情况检查表」,请朋友们检查督促,一周又一周,不知不觉就坚持下来了。
我觉得,减肥路上最困难的就是「坚持」二字。有了朋友们的陪伴,哪怕只是旁观,不用一起行动,也有利于自己坚持下去。
4.运动必须有,节食更重要
在100天计划初期,我基本上处于「死磕」的玩命运动状态,每周长跑四五次是经常的事情,但体重变化甚微,有几次我都快丧失信心了。
9月中旬,我在图书馆偶遇一本号称传授「一生绝不会再胖的方法」的书,读完发现这方法其实就只用做一件事——不吃早餐。
自然,我是绝不会不吃早餐的。就不说那些「不吃早餐不利于身体健康」之类的研究理论了,我低血糖,不吃早餐,还没到中午就会浑身发抖手脚无力,晕倒都是有可能的。
不过书中有句话倒是让我很有感触——
如果每天摄入的能量比需要的能量多出了400千卡,一个月下来,就会增加2-3公斤脂肪,而消耗掉这2-3公斤脂肪,需要跑9个马拉松!
「三分运动七分吃」的减肥铁律我经常听说,但从未重视。即便开始100天减肥计划,也只是增加运动量,没有严格控制食量,因为我觉得自己吃得不算多,除了三顿正餐外很少吃零食。
读完这本书后,我开始尝试减少三顿正餐的摄入量:
以前早餐是一碗稀饭+一个馒头类的点心+一个鸡蛋,现在减少为只吃一个鸡蛋;
以前午餐是两个夹荤的菜+一份米饭,现在调整为一个夹荤+一个青菜,米饭也只吃几口;
以前晚餐是一碗米饭+一个菜,现在调整为一根玉米+一个菜。
这样调整一周后,并没有出现低血糖症状,只是在吃饭前会觉得有些饥饿感(物质富足的当下,饥饿感太宝贵了!)
自那以后,减肥效果立竿见影,体重屡创新低,比玩命运动时减少得快多了。后来的几个假期,因为场地变化,我几乎没怎么运动,但因为常常提醒自己不要吃得太撑,回来后上称,发现体重与玩命运动时的变化情况相差不大。
以前在杂志上看到孙俪娘娘在访谈中说她已经将自己培养成了「长不胖」的体质,当时那叫一个羡慕呀!如今想来,如果养成「只吃七分饱」的习惯,确实也不容易长胖。
深刻体会到「三分运动七分吃」乃减肥铁律,是本轮最大的收获。
5.质变建立在足够的量变基础之上
100天计划刚开始时,体重减少的速度特别慢,有时候每周只减0.1-0.2公斤,甚至一周跑了四五次,体重反而增加,而且一增加就是0.5公斤以上,增重如山倒,减肥如抽丝;进一步退三步,我真是倍受打击啊啊啊~
从上图可以看出,运动次数与体重变化没有必然的相关性,并不是运动次数多,体重也一定减得多。但是,如果被打击了一两次就放弃努力,那就没有后面的可喜变化了。
哲学中说,量变是质变的基础,质变之前必然有足够的量变。减肥也是如此,一次次的运动,虽然效果不会立竿见影,却是在无形处慢慢积累,待到积累够了,才会表现得很明显。
100天内,我的体重只减了6斤,平均每周减少0.4公斤左右。事实上,每周运动情况检查表上的体重变化一栏,基本上都是以0+小数点开头的,很少超过1公斤。这种微弱的变化单独看似乎可以忽略不计,但是一周又一周,积累下来,相对于我的基数也并不算是个小数目了。
体重减少缓慢的另一个好处是,皮肤不会因为脂肪的骤然减少而变得松弛。理论上,每周减少0.5公斤是比较理想的状态,太急于求成,脂肪骤减,皮肤得不到支撑又没有足够的时间调整,很容易增加纹路甚至褶皱。
所以,万事万物都有其两面性,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我只要做好自己的事,尽自己的努力,其他的就交给老天来决定了。
——————————
这是我的第一个完完整整的100天计划。在制定计划、执行并调整、回望总结的过程中,我对「用项目管理的思维经营人生」这一理念有了更深切的认识。
于是,这100天的实践,成果并不仅仅只是那几个数字和外表的显性变化,更重要的是思维方式的转变、执行力的增强和坚韧精神的磨练。
未来,我还会按照这样的模式,将我想做的事一样样地拆解,变成一个个可行性计划,然后忠实地执行计划,让所有的梦想都能落地生根,繁茂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