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源起
骚年:
你说今日傍晚时分在三楼的走廊上亲耳听到了隔壁班的小姐姐指名道姓的夸你了,你说小姐姐一边挽着大哥哥的胳膊一边介绍你说:“哎,这就是他,别看他长得丑,还好他读书多。”你说你感到了猝不及防的甜,不是因为丑,而是因为书。你问我怎样才能更甜以至于齁甜。既然你不耻下问,恰巧我好为人师,那不如我来专攻授业解惑,你来负责洗耳恭听啊。
2、意义
书中没有黄金屋,书中更无颜如玉。你喜欢读书自然是好,但阅读的目的也有高低雅俗之分。若如你所言:“像老师你一样用知识恶补颜值的缺漏,让灵魂化解皮囊的尴尬。”则盖不可行矣!瑕不掩瑜,瑜不掩瑕,欧阳文忠高才是高才,丑也是真丑。读书于我并无目的,过程就是目的,若非要理出来一个思路,大概齐就像黑格尔所说:“无知者最不自由,因为他要面对一个完全黑暗的世界。”然而你也要知道,你懂的越多,懂你的人越少。
3、正言
越是缺少什么就越追求什么,我就非常在意书的颜值。既然我要带它回家,那它装帧一定要美观,排版一定要舒服,手感一定要厚重,出身一定要高贵。(中华书局、人民文学出版社、古籍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都是品质的保障。)
现代的书读生活,古代的书读感悟,远古的书读智慧。这个用“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原理很容易解释。所以活人的书不要占据你读书量的20%。
信息量越大的文章阅读价值越高。但是这个量不能超过你学习力的上限,比如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著作就要离你我远一点!
一种书是你的知己,他们与你的知识和思想是如此的相容以至于你读过之后会跟李白一样“片言苟会心,掩卷忽而笑”。你的知己并未使你的思想发生飞跃,你的思想并未上升到新的层面,然而它们一下子清晰了、丰富了、拓展了、加深了。
另一种书是你的导师,他们与你原有的知识和思想是如此的不相容以至于你读过之后眼前一亮心头一惊,仿佛他们向你泄漏了天机让你悟到了宇宙的意识和生命的价值。鲁迅先生的文章大抵如此。一句“从来如此,便对么?”是不是给了你批判的勇气?“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是不是让你感叹失去人格尊严沦为社会废渣的恐惧?“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你仔细思忖思忖,这是不是鼓励你披荆斩棘又规劝你放下偏见?祥林嫂自我救赎的失败是不是告诉你思想的解放才是真的解放,个性的自由才是真的自由!?
4、后续
我读书向来慢而不精不求甚解,倒不是刻意为之,乃是天性蠢钝所致。我以为读过的书虽不能记住分毫,那也能潜移默化的滋润我的细胞吧。然而这不过是机会主义者的侥幸心理,浏览永远不如熟记!
读书最重要的是体察和感悟,套用一句炖烂了的话“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还是黑格尔说的:“一句哲理从年轻人嘴里说出和从老年人嘴里说出是不一样的。年轻人说的只是这句哲理本身,尽管他可能理解的完全正确。而老年人不只是说了这句哲理,其中还包含了他的全部生活”。
5、结语
你作为高三学生,要论磨练意志拷问灵魂,还有比五年模拟三年高考更合适的么?若有出其右者,那也只能是必刷题了!
又:把从别人那里学来的东西算作自己的发现,我也很接近于虚骄。
以上
2018年10月20日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