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师生关系”这个话题
文/张爱敏
5点起床,六点半到校,熬上粥,打开手机,进入“keep”训练计划,每日至少35分钟,这是运动底线,上一周,基本达标。
上午8点,进办公室,先梳理上午两节课的课件,然后帮三位老师改稿子。第二三节上课,二班依然存在周一犯困的同学,使出十八般武艺,依然不尽人意。呼吁家长朋友们,关注孩子周末的作息。一班还是令人欣慰的,从学生的眼神与回应来看,效果如愿以偿。我总是告诫自己:慢慢来,不急。
第四节,依然是改稿子,12时准时完成。回家简单搞了点午餐,睡了个午觉。下午没课,先整理了工作室第11次共读文稿,又备好了晚上的课。大课间又跳了十几分钟操,然后坐下来完成永联德育联盟群发布的本周每日一言的话题“师生关系”。
01
教师与学生该不该有距离。初涉讲台,因为年龄优势,年轻教师总能与学生“打成一片”,但也总会听到告诫,要与学生保持距离,不可“称兄道弟”,更不可逾越“雷池”。我认为师生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是一种角色上的距离,是一种伦理上的规范,更是一种为人师的责任与担当。但灵魂上应该是心心相印的,相互赋能的,彼此成全的。如此师生关系,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彼此依靠,教师才能更好地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与心理世界,了解学生,从而拨动学生的心弦,演奏出和谐美妙的乐章。
办公室的东东老师,是新来的特岗老师,却是中途接班的“后娘”,但仅仅用了两周,我就发现这个女孩身上散发着无与伦比的人格魅力,那小小的节日卡,那亲笔书写的寄语,那小小的新年红包,还有日常沟通时的轻声慢语,以及学生的心里话“因为有你,我们成了天底下最幸运的学生”。上周,东东老师晒了一个朋友圈,一学生家里恰逢喜事,偷偷地带来一包糖送给老师,说这是让家人留给东东老师的喜糖。正是建立在如此信任为基础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才演绎出为人师的小小幸福。
但愿,越老越多的师生如此交流,如此沟通,如此共享共长,向着良好的教育生态出发,向着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境界努力。
02
师生,是一场双向奔赴的恋爱。这场恋爱,就叫亦师亦友。要爱,就请深爱;不爱,就请离开。
三年,六年,亦或十年,我们与一群孩子相遇,我们被称作老师,他们成了我们的学生,我们组建了一个家庭——班集体。这是难得的缘分,这是需要携手共建的心灵家园,更是师生彼此成就一段旅途。记得6年前,我在安徽的一场讲座主题就是《携班级享一段浪漫的旅途》。其实,打造良好的教育生态,携手共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成就的不仅仅是学生,还有班主任自己。为人师,就应该是学生生命路上的摆渡者,亦为渡人渡己。
03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如何让学生亲之,近之,信之呢?一是具有人格魅力,做一个大写的人,让学生为之折服;二是具有深厚学养,做一个博学广识的人,让学生为之叹服;三是具有爱心与慧心,做一个有温度的人,让学生为之顺服。
总而言之,教育首先是“关系学”,是“人学”。做教育,我们的目的是培养人、塑造人;当教师,我们的使命是帮助每一个孩子不断成长,不断完善与提升自己。惟有和谐的师生关系,惟有亦师亦友共处境界,才能让我们的教育更好一点,我们的孩子更幸福一点。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