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我在朋友圈发过一个视频,是我们家老二在阳台洗衣服的场景,那时候老二3周岁半,那是我无意间捕捉到的场景,因为我发现老二洗衣服的动作非常娴熟,而且洗的很卖力。
当我把这个视频传到朋友圈的时候,一时间超多点赞和评论。
有的人说:“你个气数(我们当地方言,是“真奇葩啊”的意思)。”
有的人说:“有模有样的。”
有的人说:“二少爷好有劲。”
也有人替老二打抱不平,说,“干嘛呢?洗衣机坏了啊。这么摧残我们的弟弟。”
然后我回复:“老二专业洗衣三个月,比洗衣机洗的还干净呢。”
这样的事情,在我们家是常态,老大是这样被“摧残”过来的,老二正在“摧残”中,洗个内衣裤,洗双鞋子,洗把小菜什么的,那绝对是小菜一碟。
所以,每当身边的小伙伴开始抱怨“我不想生二胎,负担多重啊”的时候,我内心默默的念叨“要是可以生三个四个,我还想在生”。抱怨的小伙伴可能会觉得,六个大人带一个娃都筋疲力尽了,如果是俩娃,想想都可怕。事实上,每天我并没有很累,反而每天神清气爽,该上班上班,该学习学习,寒暑假是我最开心的时候,因为我可以一个人每天陪着娃们。不是我爱孩子多一点,而是,我会偷个小懒。所以,我们来谈谈如何为陪伴减个负。
一、你确定会陪伴孩子吗
平时朋友聊天,也会听到诸如此类的话语:“我天天陪着孩子,我真的是陪着孩子呀,可是我们家的孩子总是说,‘妈妈,你和我一起玩吧’“。换成我,如果,每天无时无刻要在孩子身边,不停地陪孩子玩,确实很费神,何况,好不容易老二睡着了,我还得赶紧陪老大做作业,然后做饭、洗衣、收拾屋子,活儿还没干完,老二又醒了,我继续陪娃......这样的日子日复一日,我真的会被累死,因为这样别说有自己的休闲时间了,就连睡觉的时间都很难保证。如果妈妈的状态不佳,孩子就遭罪了。
现在很多的育儿专家会提到“全身心陪伴”,这是一种很好的和孩子相处的状态,因为此刻双方都是愉悦的。而我这里说的高质量陪伴,是除了“身心合一陪伴孩子之外”的“减压式陪伴”, 那就是孩子和父母一起”工作“。这里的工作不包括父母的应酬、上网、打电话等,而是指那些孩子与孩子认知能力一致的,并且孩子能模仿的工作。
“减压式陪伴”是质量极高的陪伴。拿我们家老二在阳台洗衣服场景做个例子,首先是孩子对水很感兴趣,其次是孩子对泡泡很感兴趣,然后是他对能不能和妈妈一样把泡泡搓的满手都是很感兴趣,还有可能是他对妈妈能边洗衣服边唱歌很感兴趣。所以,每当这个时候,我便把小内衣裤和袜子慎重的交给老二,让他洗,他会很开心的接受,非常认真的模仿。如果此时,父母的状态是享受洗衣服本身,悠闲自在的,那么孩子还有可能吸收到父母做事时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把它看成一项繁重的家务活动,因为孩子的心灵是向外无限敞开的,你给他什么,他便吸收什么。
二、你确定给了孩子能洗的衣服吗?
同样是洗衣服,可能会会演绎出这样剧本,我们来看看,你中招了吗?
剧本一:衣服没有经过挑选,有些衣服又大又厚,完全在孩子驾驭能力之外。
剧本二:孩子在卖力的洗衣服,家长在一旁自顾聊天或者玩手机,偶尔言不由衷的夸赞几句“你真棒”,以为这个便是在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剧本三:家长在一边指手画脚,告诉孩子这个要怎么搓,那个要怎么洗,甚至责备孩子洗的不干净,当着孩子的面,重新再洗一遍。
剧本四:抱怨孩子在洗衣服的时候,把自己衣裤弄脏了,随后开始抱怨孩子“越帮越忙”。
这些都是日常,其实还能够演绎出更多的版本。家长在为自己“减负”的时候,有以下几个心得和大家一起交流:
三、我们来谈谈“减负要领”
首先,交给孩子力所能及的事。家长需要知道每个年龄段的孩子可以做的事,比方说两到三岁的孩子,可以让他自己穿衣服,由大人协助拉齐床单,收拾玩具,倒垃圾,擦桌子,把碗盘放到水槽(如果够不到可以给孩子一个小凳子,他会很开心), 喂小猫、狗等,再大一点的孩子可以让他们帮忙洗车,盛饭,洗碗,做糕点等等,记得网上有个清单,大家不妨去搜索一下,然后挑选适合自己孩子的任务,较给孩子去完成。
其次,全身心和孩子在一起。尽管是陪伴减负,但是,家长当下的状态很重要,是心猿意马的,还是全身心的,不管什么状态,孩子都能敏锐的捕捉到。我一直记得小时候妈妈织毛衣的场景,我在旁边玩耍,妈妈慢悠悠的,满怀欢喜的干着自己的工作,这种温馨,这种享受的状态,多年后仍能刻印在我的脑海中。
再次,把自主权交由孩子。在孩子洗衣服的时候,我会为孩子准备一个小板凳,这个时候,孩子通常都会兴奋地喊着:“谢谢妈妈!”随后,就蹬上小板凳高兴地学着大人的样子去洗衣服了。直到最后孩子请我帮忙,因为他无法将衣服晾到衣架上,我才出手。中间,我看着娃,哼着歌,自得其乐。尽管很多时候,我还会偷偷的把衣服再洗一遍。
最后,不忘减压初衷。家长们不妨想一想:我们为陪伴减压,让孩子一起洗衣服的初衷在于什么?仅仅是让父母的工作轻松一些吗?事实上,这样的陪伴,父母可能需要面对更多的小麻烦,比如孩子洗完衣服以后,他的衣服裤子湿了;做完蛋糕以后,孩子头发上脸上衣服上沾满了面粉;端盘子的时候,盘子摔在了地上,碎了等等场面,作为父母的我们,还需要相当长的精力,重新收拾好屋子。我想,这也是很多大人不让孩子插手家务的原因。但是比起这些,我觉得,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让亲子之间有更多的共同话题,让孩子学会与人合作玩耍,进而让孩子学会独自玩耍,先前糟糕的场景便显得不那么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