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苗老师点评:
根据语音整理。
亲爱的各位同伴晚上好,我是今晚的主持人兼点评,苗苗老师。首先,特别感谢亲爱的毛老师百忙之中的精彩分享。秋风老师,十分谦虚,特别踏实,你让阅读,在你的教室实实在在的发生,一颗颗阅读的种子已经悄悄在你爱的滋养中生根发芽。
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您和孩子们一起阅读的快乐,还能感觉到您班级管理的智慧,您学校一年级学生入学的仪式感也给我们很多的启发,谢谢您。
《一年级鲜事多》,是从一个孩子妈妈的角度来写的。有自己家孩子童年的故事,还有其他小朋友童年的快乐和烦恼。非常非常接地气,因为我就在一年级,说的就是我们班的那些事儿,讲的就是一年级豆包们的真实生活。由此可见,优秀的儿童文学,读者不仅仅限于儿童,还有那些童心未泯的大人们。
我觉得今天晚上,秋凤老师的分享了有这样几个亮点,我想大家也都感受到了也都看到了。
首先第一个,就是毛老师在班级里面做导读,非常关注儿童的生活,接地气。
一旦我们的阅读和儿童的生活,产生一种断裂和撕裂的话,那么阅读的兴趣,阅读的习惯,是没有办法形成。阅读的方法也很难培养,所以,我觉得关注儿童的生活在导读的时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毛老师以一年级鲜事多这本书,让儿童与作者与世界建立了一个非常好的联系。我觉得这个是非常有意思的也非常值得大家去借鉴,去尝试。我们每一个老师和每一个儿童都应该珍惜与书籍之间的美好往来,因为我觉得这是一段非常特殊,非常美妙的一段缘分,一但儿童于书与作者与世界建立了某种联系,我想他才会更好的去体验生活,更好地去捕捉阅读当中的美好。
首先,毛老师先出示一年级鲜事多,感受什么是鲜。接着,她又出示书中的目录,从儿童的实际情况出发,让他们来选择他最想听什么故事。大家不要小看这样一个小小的细节,这是对儿童生命的足够的重视和足够的尊重,把学生放在心上,我们不是说学生发展为主体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就在日常的各种教学的点点滴滴的细节中。
接着,毛老师就开始分享非常有趣的故事,比如说,上厕所呀,考试呀,都非常的有意思啊,其实这些都离学生的生活是非常接近的,毛老师就结合了他们的考试啊,交流了张军伟这个主人公考试的事情。我觉得这个就是让孩子们与生活有一个很好的链接。我们一定要牢牢的记住,我们既要好好的去阅读,也要好好的读我们这样的生活,读有字的书也要读无字的书,这样学生的视野和心胸的才会足够的开阔。这是我的一些比较浅显的理解和看法。
第二个,就是我觉得毛老师有一点做的特别的让我感动,也非常值得我学习。大家都知道,其实做阅读这个事情我们不是说一蹴而就的,一下子孩子能就养成了阅读的习惯,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读书。一下子就有浮躁变得安静下来,绝不是这样的。我觉得毛老师今天分享非常可贵的一点,就是能够坚持经常阅读。我们都听过这样的句子: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我觉得毛老师就在课堂上用阅读,用经典的童书,在用心的陪伴教室里面每一个正在正在成长的儿童,我觉得这是非常美好,充满诗意的事情,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啊题目《时间具有不动声色的力量》。
我觉得时间是能够给孩子带来很多的改变,我们要相信每天坚持做一点点,每天坚持做一点点,孩子会真正的爱上阅读,虽然毛老师没有要求孩子们去买书,但是我们可以看到这样阅读的情景,孩子们积极主动的去把书买回来,下课的时候会三五成群小脑瓜凑在一起进行讨论和交流。我觉得这是非常非常温暖的也是非常难得的。因为大家知道,现在一年级的小朋友,正是好动的时期,如果他能够因为一本书而安静下来,这是多么的难得。也可见毛老师做的这件事情有多么的伟大。
下面把我曾经写的那篇文章《时间具有不动声色的力量》当中的两个小片段,分享给大家。
我想的阅读要给学生的生命,一种细水长流的灌溉,阅读,坚持做才有价值,才能看见亮光,阅读是永远走在路上的一种美丽的动态。
小步走不停步,眼前一小步,人生一大步,我觉得《小步走路》这本书呢,可以给我们大家很多的启发。
第三点,我就觉得非常的难得,秋风老师特别善于梳理和反思。她的反思呢,也非常的有针对性,完全是一线教师的非常宝贵的思考。
第一个她说关于新鲜的解释,还不够新还不够鲜,第二个是读第一个故事是计划中的《大猜谜》,讲的是开学第一天的事情。她说如果再加上照片的话可能学生的兴趣更浓厚一些。其实我觉得秋风老师可能对自己的要求有点高啊,课堂教学也好啊,阅读教学阅读,导读整本书的阅读也好,其实他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最好的永远是下一课。留下点遗憾,也给我们更多提高的空间,其实就像谢尔弗斯坦的那个作品《失落的一角》一样,我们追求完美是没有错的,但是真正的完美的也并不存在,我觉得我们要有一个精益求精的态度,但也不要过分地苛求自己,我们坚持走在路上,就是一种非常美好的姿态。
第三个方面,秋风老师在这个分享在反思当中,也让我们获得了一些勇气和力量,她说导读课一定要精心设计。过去,她可能读的比较随意。其实我觉得,读书随意呢,也有随意的好处,我们精心设计的,有精心设计的好处,我们既可以随意的读也可以精心设计地去读。随意读和精心设计的结合在一起,我觉得这样才好玩才有趣,这样才没有更多的压力。我们一直主张,不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压力,但是我觉得也不要给导读的老师,带来过大的压力。因为只有没有压力,我们才能产生智慧,没有压力,我们才会走的更远,我才会真正的产生兴趣。
让我特别感动的就是毛老师今天在分享的过程当中,她说道:和孩子一起共读一本书,一起开启一段读书的旅程,这个旅程不是说嘴上说说而已,而是要真正的去做,真正让孩子走入书中。我觉得我们各位老师呢,既要坐而论道,又要起而行之。我们虽然人人都知道读书好,读书有用,读书很有价值,语文为王。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的从应试教育桎梏当中跳出来。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的完全的不以书本为自己的主要的阅读的内容,让孩子读更多的整本书呢,其实我觉得这样的尝试是非常了不起的,也是非常非常伟大的。
最后一个部分,毛老师说非常注重仪式感,她说还要做一个完结。我觉得既然这本书还没有读完,其实我们还有一些事情可以做一做。
下面我有一个小小的问题,要和老师们探讨一下。
就是说,当我们的孩子真正的产生了阅读的兴趣。产生了阅读的兴趣以后,整本书的阅读我们还可以做点什么呢?
我不知道老师有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就是说,我们关注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兴趣,这个一定是正确的方向。但是当学生真正产生了兴趣,以后我们还可以做点什么,如何把整本书的阅读推向更高的一个台阶呢?
我有一点点小小的想法分享给大家。
我觉得各位老师,就是说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当我们的孩子真正产生了一些阅读的兴趣以后,我们还要把他引向高处。因为我们要发挥老师的指导的作用,所以,我觉得在有趣的基础上,我们要思考一下有法。带着学生有章有法的去阅读。那么比如说在一年级鲜事多这本书当中,我们可以聚焦人物,这本书里面有哪些有意思的人物。她对人物有什么样的看法。我们可以导读课以后,我们还可以有后续的这样的指导,不是说导读结束,我们就不再管了,我觉得还可以开适当的两节到三节这样的阅读交流课。对整本书当中大家比较有共鸣的有趣的部分,还有那些有趣的人物,我们都可以进行聚焦,让大家敞开心扉互相讨论。
我觉得这样阅读呢,才能真正的深入。思考呢,才能真正的深入,当学生张开嘴巴开始分享自己最感兴趣的情节,还有这感兴趣的人物的时候。他的思路已经打开。那么老师呢,就会感受到啊,这本书当中孩子们关注的点是什么,那么也就我说我谈到了上面有第三条,就是有思考。就说和学生共同交流的过程当中,我们可以继续积累一些宝贵的经验,同时呢,可以便于我们对下一本书的指导,也会有一些启发。
我刚才这段话说的有点乱,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清楚。
我再梳理一下。就是说当学生产生兴趣以后。我们导读课的任务基本上已经完成了。我觉得在导读课之后还可以追加两到三节,每节课呢,也不用时间太久,三十分钟二十分钟都可以。这时我们老师跟孩子们来聊一聊这本书啊,开开这样的读书会。那么一年级呢,可以暂时不布置其他的人物,比如说画思维导图啊,比如说写什么日记呀,这些暂时可以不必要做过多的添加。
整本书的阅读,好处多多,我们新的课程标准当中也提到了整本书阅读,尤其是2001年7月出版的语文课程标准当中,教学建议就有这样的表述: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增加阅读量提倡嫂嫂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那么整本书的价值和意义是非常大的,在于我们长期的坚持在于我们不断的反思。整本书的阅读,能够让学生接触到足够丰富的语言,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吸收,整本书阅读,让学生有机会碰到自己想要的那种语言的形式,特别有意思的,特别新,学生会不自觉地模仿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
不知道老师们会不会有这样的感受,如果你真的带孩子读这个整本书的话,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学生在某一个阶段,读某位作家的作品,他们的日记中,就会有模仿的痕迹,而这种模仿,不是有意识地是潜移默化受到的感染。所以说学习学生接触到大量的经典作品,一定会发展他们的语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觉得非常有道理的。而这种发展的也是持续的,是在将来的学习道路上不会遗落的,是能够为学生一生成长提供营养的。
那么今天晚上毛老师的分享,特别的精彩,让我个人受益匪浅,我相信,也给我们群里的小伙伴提供了一些思考和借鉴,希望大家在阅读的路上越走越远。
好书,好的故事是孩子一生成长的维他命,能够强壮儿童的精神骨骼。我想各位老师,我们每一次尝试都有意义,每一次前进了一小步,都是勇敢超越自己的一种巨大的勇气。所以再次为毛老师点赞。
我今天的点评就到这里,谢谢大家的倾听,祝大家周末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