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是应该快乐的,而现在中国的儿童是非常痛苦。固然有许多人才是从痛苦中长大起来,但是成人的责任是应该把社会改造得好一点,使未成熟的儿童少吃点苦,多享点福。我们应该负起责任来,敲碎儿童的地狱,建立儿童的乐园。不够,我们应该引导儿童把地狱敲碎,让他们自己创造出乐园来。”——陶行知
这句话是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关于儿童教育问题上面一个人很重要的观点。可以说陶行知先生是近代提出“快乐教育”的第一人。其实快乐教育并不是陶行知的独创,也非国外的舶来品。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可以说是快乐教育的真正起源。从中不难发现,几千年来我们一直追求的就是这种快乐的学习方式,而快乐学习必须要有快乐教育作为辅助。
然而快乐教育这几年我们国家争议很大,有点人欣喜若狂,有的人口诛笔伐。其实无论是支持的,还是反对的,这两类人群都没能真正的领域快乐教育的内涵,他们的认知时候一样的,认为快乐教育就是让孩子自由自在,啥也不需要管,啥也不需要问。因此认同此观点的家长就是放任不管,任其自由发展;而反对该观点的就其视为洪水猛兽,谈之色变。
那么,究竟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快乐教育”呢?“快乐教育”是个偏正结构短语,重点在教育上面。也就是说快乐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本质是一样的,核心都是教育,这个初衷是不能丢的。但事实上,那些支持或则反对快乐教育的人群,都是忽略了这个初衷,因此他们对“快乐教育”的认识有失偏颇。而 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快乐教育”才是快乐教育的真正意义上的快乐教育。行知先生认为,只有拥有了“童心”“童趣”的教育才是快乐教育,因此,我们的教育不能违背了这个这个原则。
如何做到快乐教育呢?如何坚持童心童趣的原则呢?我想,除了我们拥有正确的“快乐教育”观念外,还必须从教育内容、方式方面实现全面彻底的革新。
一、符合孩子心智发展的内容
前几年在汉字书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这两场电视节目的带动下,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汉字热”“国学热”。这个活动目的初衷是好的,就是为了让中国人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提升我们的名族认同感。但是,这种风气后来蔓延到了校园,蔓延到了孩子身上,并以此派生出来的各位国学班、汉字班也在社会上风靡一时。数不胜数的家庭不惜耗费重金,让孩子学这些那些,生怕落后在起跑线上。于是,孩子们在汗牛充栋、浩如烟海的古典诗词歌赋,国学经典中永无休止煎熬,真正的验证了“苦海无涯”那句话。其实这就是教育内容的问题,我不否认孩子积累点古诗词对其人生的发展、文化的修养有着重要的意义,但这种刻意过分的追求,无疑是对孩子的身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是让儿童非常痛苦的,让儿童进入监狱。
对于小孩来说,教学内容还是要符合他们的童真童趣。童话故事、种花种草这类劳动教育,这些教育内容都是契合孩子们的童真童趣,能过让孩子们产生共鸣和兴趣,这样的教育内容才是孩子们喜欢的,孩子们才愿意去学,才学得开心有乐趣。简而言之,就是一句话:让受教育产生共鸣的教育内容才是最好的内容。
二、“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
这么多年一直倡导“寓教于乐”,但一直以来也是空余形式,并没有得到落实。机械的训练、机械的记忆还是绝大多数老师惯用的方式,即使有一部分老师尝试寓教于乐,很多时候也仅仅是流于形式,并没有实现真正的实现,留下来的仅仅是“乐”,而无“教”。
如何才能实现寓教于乐呢?陶行知先生给了明确的指引,那就是“做中学”。为什么要做中学呢?因为我们的孩子天生是好动的,如果不参与学习过程中,他们必将就会游离于学习之外,不仅仅学不到,而且干扰正常的学习氛围,因此我们必须要他们参与其中,而非机械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满堂灌。如何才能做到做中学呢?除了教育内容外这个客观的因素外,我们具体的操作层面也是非常重要的;就是要求我们的教育教学要联系我们的生活,要与我们生活产生密切的关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参与其中。
快乐教育在今天的意义尤为重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压力空前大。而是这种压力慢慢通过家长、教师传递给教育,传递给孩子。造成了大量的孩子出现了心理问题,各位让人担忧的是这种趋势越来越严重化,越来越低龄化。当下,唯一能破除这种局面的,唯独实现“快乐教育”,将这种监狱牢笼打破他,把孩子从中解救出来,不要让孩子过早承担不属于他们这个阶段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