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里记载了唐玄奘要去西天取经,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在我看来,最难的不是妖魔鬼怪而是女儿国。
小时候看西游时,觉得女儿国国王太烦人,对唐僧纠缠不休,耽误他取经之路。
现在长大后再看女儿国国王那含情脉脉的眼神,和唐僧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以及最后临别前说出来的那句若有来生,又或者是不敢直视女儿国国王时额头沁出汗珠。
我才明白,唐僧汗落如雨下的那一刻,是真的动了真情。
我没那么专业,评价不了电影的好坏,而且也非常佩服那些看部电影就能洋洋洒洒写下几千字评论,分析剧情、剖析人物内心世界、理清时间线,并且点出背后暗含的哲理人生观、世界观、明线、暗线、感情线,甚至导演背后的故事与人生经历造成的影响。
而对我来说,只能说两个字:好看。
都说初听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小时候听不懂《女儿情》,现在越来越能理解这首歌的无奈。
* 说什么王权富贵 怕什么戒律清规
* 心恋我百转千回 快带我远走高飞
* 念什么善恶慈悲 等什么望穿秋水
* 任来世枯朽成灰 换今生与你相随
躲过一劫 也是错过一生
这一生,最无奈的就是最不能在一起的人,却偏偏又一见钟情。
电影版的西游记里国王和唐僧在悬崖之下初相遇,四目相对,为了帮国王抢夺秘籍,唐僧跳入水洞,湿了身、饮了水、怀了孕。不顾西天取经,他愿意生下孩子。
孙悟空为了阻断唐僧的妄念,骗他喝下落胎水,怎奈在唐僧和国王在渡过一望无际的苦海之后,他还是落了袈裟,起了尘心。
孙悟空杀得了妖怪,却挡不住深情。
唐僧决定带走女国王,可女国王一旦离开,女儿国将万物凋零、灰飞烟灭。
86版的唐三藏穿过洪荒沙漠,历经万千困苦磨难,受尽各种诱惑侵扰,最终他也认为自己心如菩提、纤尘不染。
但是他的骄傲在面对女儿国国王的时候变得支离破碎。当女儿国国王问他是否没有正眼看过任何一个女人的时候。
他面红耳赤地说着“阿弥陀佛”,却是极力掩饰着自己内心的慌乱。
于是就有了那句,"你说四大皆空,却紧闭双眼,要是你睁开眼睛看看我,我不相信你两眼空空,不敢睁眼看我,还说什么四大皆空呢"的真情逼问。
人物的内在冲突,情感上的挣扎,不断撕裂着理性和感性的缝隙。
唐僧转山转水转过佛塔,却转不过一片深情。
或许人生就是这样,想自由的和心爱之人在一起必须要事业有成,想要事业有成就必须要抛弃天真戴上面具,当你变得有能力给心爱之人一切时,却发现找不回最初的自己亦失去了爱的能力。
我猜唐三藏到灵山之后,授封佛号,修成正果,求得真经,回到大唐,满身荣耀。但是面对万人空巷迎接他的盛况,会突然觉得少了点什么。
世上安得双全法 不负如来不负卿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
你要诗书,要幽香淡雅,要推开门庭院茂林修竹,要打开窗窗外暮霭烟波,要掀帘入室屋内灯火辉煌。
你要普度众生,要了断七情六欲。
宁可了断七情六欲也不愿为爱而偏执,宁可舍身饲虎也不愿为尘世所玷污,宁可潜心取经也不愿被困凡尘。为爱痴狂。
我们对感情有过多少渴望,就会有多少爱而不得。
我们都知道,无论是紫霞仙子和至尊宝还是唐三藏和女国王,都是一场错爱。
可是在原著中,吴承恩并没着重描写唐僧对国王的爱情。事实上,在原作者心中,女儿国和车迟国、火焰山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只是唐僧取经途中的又一阻碍罢了。
但是从86版女儿国到如今电影版《西游记女儿国》,唐僧是对国王动了情的。最后的回首,哪怕这份感情是被动开始的,但那也都是唐僧动情的证据。
唐僧心系苍生,但同时也心有所念。
苦海行舟时,唐僧说:“如果时间真是一剂良药,那这世上,就不会有这么多医不好的苦难、舍不下的别离。”
这人世间的责任,他懂。
这人世间的伤痛,他也懂。
所以他只能舍小我、成大我,所以他只能一直往前走,不能回头。
可情欲被压抑,更会泛滥成灾。
所以便有了后来的那句“若有来生”
若有来生,我不是身负使命的圣僧,不必取得真经解救众生。到那时,我一定会来寻你,为你留下。
若有来生 我愿褪去袈裟 为你披上红纱
既生苦难
我西行
何生红颜
你倾城
“ 躲过一劫 也是错过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