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启发问题:“在写作或者当面表达之前,你会考虑过对方读完/听完之后的反应吗?”
<问题说明>
很多时候,我们写文章只管自己的感受,不在意读者的反应,这算是自嗨。当然不仅仅是写文章,我们跟别人表达的时候也是一样的。常见的情形是,写文章,一股脑写完了,并不考虑结构清不清晰、观点明不明确;跟人交流,一股脑说完了,也不考虑对方是否听的明白、对方的期待是什么。
之前的一篇日记提到要有“对象感”和“分享感”(#启发日记#065 写作要讲“人话”,这两种感觉不可或缺 )
《九宫格写作法》进一步说到,无论写什么类型的文章,都要“预设读者反应”,这是达成写作目的的秘诀。
为什么要预设读者反应呢?
人类大脑的一个特征——“容易忘事”,但它还有另一个特征——“会努力让设想变为现实”。现在流行各种可视化就是这个逻辑,比如PPT、思维导图、手账、餐巾纸系列等等。
具体的,可以借助两个问题来思考“预设读者反应”。
读者看到这篇文章后会怎么说?
读者看到这篇文章后会怎么做(包括肢体动作)?
只要对这两点做了具体的设想便算合格。
下面是书中举的一些例子:
磁石预设你的反应是……
其实今天的写作顺序是,先把下面磁石预设读者反应写完了,才倒叙写的上面的问题说明(知识点&解释)。目的就是主动运用今天的知识点,带着期待去写上面的文字,不知道效果如何?你们看完之后,心里实际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
你会这么说:正好可以试试这个方法。如果我把自己今天写的启发日记分享给我的老婆/闺蜜/兄弟,我会期待Ta怎么反应呢?
你会这么做:想好Ta的反应后,围绕着预期的反应努力调整写作内容,使得相互匹配,而不是像过去一股脑写完就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