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曾问我,取个什么样的笔名不好,偏取“吻尘”。尘土有何好吻的,尘土飞扬,飞沙走砾,避而远之还来不及。你倒好,不躲,不逃,还吻之?
“西窗初夏吻尘境,星稀月明表寸心”这是简书木头奶奶给我的解读,我自没有那样的情怀与诗意,但读后心中靓丽心境无法言喻。
对古代诗词知识极为匮乏的我,努力搜索了
《卜算子·咏梅》
(宋代·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此诗大意如下:
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无人过问。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
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哪怕碾作尘土,也依然芳香如故,是何等大气和倔强,也有着顽强的生命力。这与我的简书个性签名是多么的吻合,与我的人生经历又是多么的神似。
在简书里摸爬滚打已有两月,成绩固然谈不上,感悟真还有。有朋友称赞,当然也有嘲讽,有人嗤之以鼻,不当吃来,不当穿,看你能坚持多久?
在这个物资的时代,收益&效率总是衡量一个人或一件事存在的价值和标准,很少问及内心的感受与孤寂。
而我想做到的是,我不仅要低头拉车,稳步前行,更要抬头看路,因为有诗和远方。
工作或事业是我赖以生存的基础,写作是我源于工作赋予的感悟与抒发。越写作内心越平和,心浮气燥由宁静致远取而代之。阅读使我内心丰盈,写作让我气定神闲。
周末的午后,天空阴沉,怕中途淋雨,不敢走太远,索性就在小区里来回踱步。清翠欲滴的榕树枝叶,张开得犹如一把把巨伞,把烈日和酷暑挡在了九宵云外。它并没有向烈日示弱,也没因骄阳和严寒而枯萎,以更加茂盛的枝叶,来证明顽强的生命力。我们在它的庇护下舒心惬意。
此时栀子花香扑鼻而来,沿着花香,我找寻过去。
栀子花总是在人们不知不觉中竞相绽放。它的花朵洁白玲珑,芬芳素雅,若有似无,妙香久远。碧绿色的外缘下包裹着雪白的花蕾,犹如玉琢琼雕,弥漫着沁入心脾的芬芳,清丽可人。不久,一朵朵带着雨露的栀子花,淡逸而出,让人仿佛倾听到花开的声音。
我轻轻俯下身子,微闭眼睛,轻揉迎香穴,做一次长长的深呼吸。想把栀子花的香味,通过鼻腔,沁入血液。栀子花入眼,入心,入魂,总让我爱不释手,欲罢不能,只要我碰上它,忍不住偶尔也会顺手牵羊一回。
我慢慢睁开眼睛,看看哪朵花可收为我的襄中之物。眼睛游漓于花朵之间,正伸手之际,却发现花梗上停留了一只蜗牛正努力地攀爬着。由于我的惊扰,长长的触角立即给收了回去。
我收回手,静静地观察它。良久,蜗牛小心翼翼再次伸出触角,却不敢轻举妄动,观察周围的一举一动。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最终小蜗牛并没有放弃它的爬行。它的目标是让栀子花辫把它包围,它要陶醉在花香的世界里。
在它爬行的身后,总会有长长的印迹,我寻着印迹,始终不知道它来自哪里。
我用手机拍下了努力爬行的蜗牛,正如现在正努力爬行的我。
蜗牛一生负重,步履艰难,一座寂寞的空城,是别人无法理解的沉重。艳阳可以晒空它,一脚可以踩扁它,所以它小心的行走着;你不知道它来自哪里,要去何方,却不经意间在花丛中,在雨后发现它。
小小的天,承载着大大的梦想,重重的壳裹着轻轻的仰望;风一程,雨一程,为的是清晰自己的渴望;走一程,息一程,为的是看清路边的风景。
蜗牛已上路,只为心中的梦而爬行,不问归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