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和朋友出去吃烧烤,我们边吃边聊着,很轻松愉悦的气氛。
在一阵狂笑之后,我用手托着脑袋,歪着头,正好能清楚地看到对面坐着的一对情侣,从进门后到现在,我眼角和耳朵时不时都关注了下。(我是个很能感知细节的人,所以关注别人的各种动作表情,是我生活中的一个乐趣)。
两个人点了很多吃的,但是全程两个人很少平视,很少面对面交流,而是自顾自地在玩着自己的手机。
耳边传来的是最近流行的抖音APP里面常刷到的火爆背景音乐和王者农药的经典配音。
抖音上经常听到的这些音乐就像当年大街小巷传遍的流行歌曲一样,不管是到哪吃饭,坐车或者走路,甚至看其他的APP,都能看到和听到这些歌曲的部分高潮或开头。
在曾经沉迷于抖音的时候,我特地去找了这些音乐,当我听到整首歌曲的时候,并没有太多的惊喜。除了耳听多次的小段落让人觉得随时随地都能哼出来之外(这大概就是狂轰乱炸后的效果,就跟公交车上电视广告疯狂重复一样),其他的部分我觉得非常不对我的胃口。
该怎么形容呢?如果不刷抖音而听到整首歌曲的时候,前奏听个几秒钟我就会切换了。也许很多歌曲都是要配着场景出现才是合理的。离开了故事,离开了视觉,吸引度就没那么强了。
所以我卸载了。但即使卸载了,这个APP的魔性音乐还是传遍大街小巷。比如这个时候,坐在对面的情侣,各自刷着抖音,机械地往嘴里塞吃的。
而游戏作为我生活中的添加剂,确实也是有沉迷的日子。但我从来没有在吃饭的时候,玩过游戏。玩游戏如果不能全身心投入的话,被不断打扰,让我会有惊恐不安的感觉。所以在外面的时候,我都不会打开这些游戏,即使当时自己特别想要玩,也要挨到回家的时候。
他们点的菜比我们丰富多了。好想尝一口那些鱿鱼,好想尝一口那些烤翅,好想尝一口那些龙虾……因为在那晾着,都快冷了。烧烤变冷了之后,可就不好吃了。
在我默默为那些美食暗自感叹它们可能无法完成作为食物的神圣使命的时候,女生将手机递到男生面前,说:“你看这个男朋友哦,给女朋友准备了很大的惊喜。哈哈哈。”
男生的眼睛移动了不到一秒钟又全身心地关注着他的游戏,嘴里哼了一句:“哦,你看啊。”
女生又说:“我也好想你能跟他一样。”但这句话的音调又像是自言自语一样。果然,男生没有任何回应。
一圈比赛打下来,男生才放下手机,对女生说起了游戏的事情,嘟囔着自己的队友太坑了。女生对着自己的手机屏幕痴痴地笑,回应了男生的是另一个话题“你看这个超搞笑”。
思绪把我带回到五年前。那时候我和大学的好朋友刚在一起找到工作。那时候我们有时间就会一起出去吃饭。
有一次,我们去了一家新开的餐厅。餐厅的装修风格很温馨,而且灯光也很暧昧,座位也很隐蔽,是一个适合情侣出入的地方。
当时我还说,“哈哈,我们两个单身狗一起来这吃狗粮了。”她和我也开心地边吃边聊,吐槽工作上的烦恼,憧憬未来的美好,甚至也讨论起以后想谈的恋爱和要共度一生的那个人。
在我大口喝水的时候,朋友用头示意我注意右边的一对情侣。
我装作漫不经心地别过头去。那是一对看起来很般配的情侣,女生长得美,男生长得帅。还有一个共同点:都在看手机,时而面无表情,时而蹙眉,都在独自消化着手机传递的信息,没有一丝交流。面前的食物,还剩下很多。
我回过头,和朋友相视一笑,不约而同地说:“以后谈恋爱才不要这样子,见面一点交流都没有,多尴尬啊。我才不要单身和恋爱时期,都跟手机谈恋爱呢。”
没想到,五年后,大部分人谈恋爱还是离不开手机的身影,而且手机的作用变本加厉了。
我之前看过一个这样的故事:一对情侣没在一起的时候,信息发个不停,互道思念,然而见面了却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了。后来索性当面都还发着信息。好像透过薄薄的手机屏幕,表达感情就显得更容易了。
这个故事对我来说,以前可能就是个笑话吧?人就在旁边,却还要隔着手机屏幕才能传递感情。那这还要对象干嘛?难怪现在又一款养成游戏在女生中间流传很广,大家共同的老公李泽言可是很会撩人的。
但是现在手机的作用影响太大了。出门不带手机,简直比长期单身还要可怕,还没有安全感。去年我从上一份工作辞职的时候,去了学校上了一段时间的课。有一次一个同学忘记带手机了,她家离学校比较远,需要转车。然而她中午放弃了吃饭的时间,赶回家,拿了手机回学校。为此还迟到了下午的课。
我问她,“你已经熬过了上午,就只有一个下午的时间了,傍晚放学的时候不就可以回家了吗?为什么你还要特地回去拿手机?”
她说,“因为我怕别人找我找不到。没有手机我就没有安全感。”
刚认识一个新朋友的时候,我们微信上聊得比较多。然而有一天聊着聊着,他就没有了回应,于是我也没再继续找他。
第二天中午,他的信息过来了:“我昨晚上泡脚的时候,手机掉到水里了,今天才修好。你后来给我发了什么?所有的信息记录都没有了。”
我回:“我没发什么啊。看你没继续聊,我就没发信息啦。”
他回复了一个心碎的表情,并说,“我还担心了一个晚上,害怕没回复你,你会担心,所以今天中午休息赶紧把手机拿去店里修了。”
我不知道回复他什么。我没法跟他解释,我并不在意他是否在前一晚上及时回复我的消息,这对我来说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
我一直以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自己的时间安排。没有及时回复信息,这对我来说,代表不了什么。再说,普通朋友而已,看到了就礼貌回复,没看到就待会再说。哪有天天盯着手机看别人发信息的。
我和朋友之间信息交流的时候也是一样。看到了有时间有话题就回复,没时间没话题就不回复,或者觉得没有必要回复。
以前没有手机的时候,和朋友书信往来或是往家打电话,也没有断了任何联系。现在有了手机,该断的联系还是会断的。手机号一换,微信号一换,该消失还是消失的。
现在的微信,都已经是工作工具了,这就跟QQ一样的,以前QQ流行的时候,天天登,现在几百年可能都不会登一次了。而微信渐渐也是这样了。一下班,该做自己的事情,过自己的生活,就该怎么做。微信提示的声音,对耳朵来说已经麻木。因为不像之前几年,还能找找喜欢一个人的感觉,期待他给我发信息,看到他的名字上显示“正在输入中”,都觉得心跳加速。现在微信响了去了的,却不再有任何期待了,一打开,要么就是工作信息,要么就是不知哪里来的人发的不知哪根筋不对的莫名其妙的话。(没有一个喜欢的对象,就跟一个被按压了很多次的弹簧一样,完全没有弹性,偶尔弹跳几下,也是被人弹的,很快就又恢复平静了。)
不是我对爱情没有期待,我还是很渴望谈恋爱的。但是我不想借助手机去谈。我很羡慕父母那个年代的爱情。那个年代哪里有手机?家里电话都没有,都是打公共电话。难道那时候没有手机,出去约会就没有话题可以聊了?就要全程四目相对相看无言?
那个时候的爱情,是亲口的细语,是亲身的拥抱;是满脸笑意,是眼角幸福;是我听着你的心跳,是你手划过我的发尖;是我喜欢和你在一起。
那个时候,应该更适合我这样的话痨,能随时随地开启一个话题的话痨,能从天上飞的说到海里游的话痨。这就是为什么现在我要写那么多文章,因为大家都盯着手机,没人听我说了。唯有写下来,说给自己听。
我自己也受过手机的蛊惑,完全忘记了周围的世界原来是有那么多期待的目光和美好的点滴。我一点都不想自己的人生被手机控制着。我们没法去反驳手机的强大功能和实用性,它确确实实地在人类进步的道路上踩踏、铺平了很多荆棘。但过度依赖手机的人生,将会失去乐趣,失去感情,失去爱一个人和接受被爱的能力。
未来,我想匀出一部分时间给自己,给家人,给爱人,给孩子,和他们一起逃离手机绑定的世界。这需要下很大的决定吧!毕竟,诱惑那么大。
上周去了一个世外桃源般的村庄。有一对夫妇在哪里开了一家植物染坊,过起了看似是隐居的生活。我很羡慕和期待这样的生活,但是当我听到主人手机一直在震动的声音,我又有点失望。
他们过这样的生活,总要生存吧。要生存的话,就得和外界联系宣传,就得靠手机和电脑和外部交流,然后大批跟我一样有着隐居期待的人们来到这里体验,买这里手工制作的东西,假装自己逃开了现代社会。当体验结束的时候,又会重新回到那个乌烟瘴气的社会。
现在哪有真正的隐居,能被人知晓的隐居,都不叫隐居,只是打着隐居的幌子,让凡尘的人假假地体验一番罢了。
比如我现在发布这篇文章,还是得借助网络的力量,不然我写那么多,没有人看,我大概写作的动力会下降50%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