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只是一个文章噱头哈,实际上我做不到。我只是,针对知乎上部分茶友给我发图片,然后让我鉴定一款茶叶好坏,做个统一回复。
我的知乎的互动分数,一直很低,就是因为我不互动,我实在是不知道仅凭一个模糊的图片,一个模棱两可的问题,甚至是不能称之为问题的问题,该怎么回复?
我好容易回复一个,反而私信给我说:我说的不对,说我不给一个确切的答复,回答问题,模棱两可。可是有些问题它本身就是没有确切的答案,就像我不吃辣,难道我能说那些炒的辣的菜都不好吃吗?
目前,知乎有478个需要回复的互动,真是,每一个问题,我真的有看,我真的有很认真的看和组织语言,只是我没有发而已。
以普洱茶为例
一:单凭图片,是判断不出来古不古树的
各位要知道一个图片的生成是要看拍摄角度,光线情况的,直白一点说手机拍摄有色差,包括某果的原相机。
兴许有人跟你说过古树茶和普通的茶叶一眼就能看出区别,但那个人不是我,我做不到,尤其是你只是发一个照片,我的眼睛也和别人的眼睛没什么两样,就是个普通的眼睛,甚至还是个近视。
不要相信网上那些个条索大小、叶子厚薄、锯齿多少、哦,对了,还有什么数叶脉之类的,它没有你想的那么精准,是不能作为一个评判的依据的。反正我做不到。
二:单凭图片,是判断不了存放年份的
我理解各位茶友苦年份造假久矣,但发个图片让我去判断,存放了几年,我是近视加散光,不代表我有X光。
首先,我要说明一下这个茶叶存放地不同,它的转化速度是不同的,这点我相信各位茶友都知道,都理解,都明白,我就不过多赘述了。
其次,人家都选择造假了,不得门清啊,不然他造的哪门子假呀?茅台都能造假,仿个包装纸有多难?好,退一步讲,他造假造的一眼假,造假肯定是为了图利润。
在老茶越炒越热的情况下,就你捡漏了,咋的,你运气这么好,实在不行考虑多买点彩票,反正我就没中过。哦,对了,顺便加一句,古董之所以价值高,是因为在当时的那个时代的价值就很高了。
看汤色的深浅,是看不出来的,因为每个人冲泡的时候,冲泡的手法、容器以及入水的时间长短等,都是不太一样的,那汤色也略有不同之处的。
三:你的体感是你的,不代表所有人的
千万别给我回复,说这个茶你喝的体感强烈,后背出汗,你要知道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感官不同,体感更不同。
即便是喝的同一款茶,同一个人泡的,同一时间内饮用,不同的人喝起来也是有不同的体感的。正如同一盘菜,有的人吃着辣,有的嫌不够味,一样的道理。
就像有的时候我们喝到一款茶,觉得锁喉,紧,可能是冲泡手法的原因,体感不同的原因,总之有不确定性的,我们不能够很快的下定论说这款茶不好。
正如“茶无好坏,适口为珍”,每个人对茶叶好和坏的定义不一样,对于这个适口的定义更不一样。
各位茶友,对于自己买的茶叶求一下本真,满足一下自己对于这个茶叶的认知的需求,我是理解并支持的。
但在没有喝到一款茶的情况下,仅仅通过干茶的外形,汤色等图片,只能够了解一个大概,仅仅能够评估出制茶这块有没有什么大的缺点,是不可能对一个茶叶有非常明晰的认知的。
南风碎碎念:
我们这代人,想知道的任何事情,好像网上都有答案,一瞬间,我们就能得到。我们可以很轻易搜索到一株花从刚发芽到花落的过程,没有耐心的时候,甚至可以加速看。
只有当我们种下那一株花,才会真正的理解,为什么它需要在这个时间段浇水,那个时间段施肥,花也是需要一点一点长大,抽出第一颗花苞,第二,第三……然后,花苞慢慢长大,开花,至此才完成一棵植物从发芽到开花的全部过程。
就像我有的时候总想十年后的我会怎样,可是这十年我该怎么过呢?十年也是要一天一天过的。
在这样一个万物萌生的季节,种一粒种子,等它发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