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深夜花3个小时观看了小米10发布会。在这特殊期间,工业生产的滚滚车轮,不会为了人道关怀而停止,我相信餐饮,旅游,文娱等第三产业等疫情过去之后,都会一个个恢复,甚至迎来一个爆发,而工业生产制造一旦受创,这种出局如半月板受伤是不可逆的。
为什么要写点东西呢,一方面是打发焦虑的时间,更重要的是从2010年购M1始,我便是一位资深米粉。虽然对于小米难以冲击高端市场,常常不好意思承认。欣慰的是2019年小米公司世界500强排名列入468位。这是一个小粉丝对偶像的支持。
小米的品牌形象一直是亲民朴实,包括这次的小米10也是腰斩其它的竞品价格。雷军是互联网大佬中的巨佬。也常常和年轻网友插科打诨,互联网著名劳模,第一产品网红,第一产品经理。这种品牌形象打个比喻,犹如杜甫,缺点是缺乏李白的气质。如果有一天雷军变得高冷,没准他就是想把品牌上深。事实上他本身就是一个超高净深用户。只不过人愿放下身段陪我们老百姓耍起来。 Are you OK?
这次发布会是这十年供应商上下供应链飞速发展得堆叠,如果对标华为。我仍觉得非常困难。华为这几年逐步打入高端市场。靠得并不是找几个世界大牌合作。而是靠巨大得研发投入积累。你虽计划5年在5G+Alot的战场上投入至少500亿。每年100亿,貌似很多。但华为经公布经审计的投入是1200亿,是你的十几倍。且华为有一项指标引以为傲:研发费用/收入大于10%,小米大概3.8%。完全不是一个量级。手机几乎成为人类器官,一家公司如果把它当作供应商攒个设备。肯定干不过自己研发通信,基础设施,芯片,云服务,这些硬核公司一条龙的公司。
事实上这不能怪雷军。作为小米的消费者我们都有责任。它选择一条艰难的商业模式。
营销渠道——“小米之家,小米有品”
核心入口——“手机”“小爱同学”
网络壁垒——“LOT与生活消费品”
挣钱担当——互联网服务
小米真正做到了“整体硬件业务的综合净利润率永远不会超过5%。这点非常Costco。雷军推崇得登峰造极。小米的硬件基本不挣钱,3999交个朋友。小米的整体肯定需要挣钱的。挣钱担当的互联网服务,比如;金融,广告。
这是一条非常的艰难之路。对比茅台的毛利率大概在90%,难道不感人?在中国人的刻板印象中,便宜没好货。部分人喜欢一本正经贴标签。而小米的价值观是“感动人心,价格厚道 ”却成了是高端市场的原罪。 我自己也有一些坚持的价值观:虽然常常陷入泥泞,仍要看广阔的世界,不能让激奋情绪的噪音,遮住了理性事实声音。
写到这里我仍然焦虑,我们可能不懂什么市场与资本,只知道为社会奉献付出的公司,就应该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