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人故事 NO.69
1
关于谢道韫的生卒年,史籍并未有详细记载。
我们的历史从来不会正眼看待女性群体,鲜有的几部女性史籍如《列女传》《世说新语•贤媛》,不是猎奇,就是训化女人的教材,更遑论为女人正了八经的作传了。
要想了解谢道韫生活的时期,只能通过她身边男性的生卒年做个大致的推断。她的丈夫王凝之生于公元334年,据史书记载,当时谢安为谢道韫择婿时同时看中的还有王羲之的第五子王徽之,因为王徽之个人行为比较放荡,最后才选了稳重内敛的王凝之。王徽之生于公元338年,一般来说夫妻两的年龄总是差不了多少的,且古代夫妻多有女子为长者。
因此我们可以推断谢道韫的生年大致在公元330——340之间。
她在谢家生活的少女时代应在公元330-355这一时期。
其实,谢道韫有一个很不靠谱的父亲。谢安兄弟六人,谢奕为长。他为人粗俗旷放,据《晋书》卷七九《谢安传附谢奕传》记载,他在荆州任桓温安西司马氏,虽然是桓温的僚属,但在桓温面前却毫无礼敬“岸帻笑咏,无异常理“。桓温说他是“方外司马”。谢奕还经常逼着桓温喝酒,有时候被逼得急了,桓温就到公主老婆房里躲避。因此南康公主经常开玩笑说:如果没有你那个方外司马,我想见你一面还不容易呢。
谢奕找不到桓温,就到桓温帐里找一个老兵陪他喝酒,还说“失一老兵,得一老兵,亦何所怪”。因为两人有布衣之交的情谊,对于他的为人,桓温估计门清,因此也不和他计较。
这样不拘小节的父亲,想必在子女的教育上也是大而化之的。
2
幸好,谢道韫有一个靠谱的叔叔。
这个时期的谢家还未极致显贵,只有堂伯父谢尚在朝中担任要职,职务为豫州刺史督扬州六郡军事。谢道韫父亲仅担任一郡太守,二伯父谢据、叔叔谢万也都只是一郡的地方官。最被大家看好的叔叔谢安却无心仕途,整日游山玩水,吟诗作赋。
一大家子壮劳力,就属谢安最清闲,他自然就接过了教导后辈的重任。谢安生性豁达,视界开阔,并且思想高逸,他的亲身教导不仅是谢家之幸,更是一众谢家子弟之福。
魏晋时代,社会流弊,却也发展孕育出了各大诗礼簪缨之族,钟鸣鼎食之家。这些家族“雅道相传”,家族子弟皆芝兰玉树,龙章凤彩,风流秀出,乃至于诗书礼乐、才学上品者有之;于王朝政治,族人长袖善舞者有之;于玄谈清虚,族人狷介放达者亦有之。
当时的社会政权更替,宠辱变幻,大族却有能力于风雨飘摇之中延续生命,实赖于一家之门风传承,世家生存法则累世相传,得以永葆家族生命力。
对于陈郡谢氏来说,谢安可谓一族中流砥柱。他一力奠定“雅道相传”的家风,挽谢家颓势于将倾,振谢氏雄威于乱世,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为魏晋各士族引领了“任自然而有节”的士风。可以说是影响了一家人甚至是一代人的人生境界、生活情趣和终极追求。
3
谢家到谢道韫这一代,家族子弟众多,且个个龙章凤姿。可以想象,颇具名士风范的叔叔谢安对他们来说是多么有趣的人生导师。这个叔叔清正但又不古板,放逸但又不流俗。他带领着他们学习诗文,为他们答疑解惑,教导他们为人处世的道理,为他们指明人生方向。
谢氏一门子息众多,光谢奕就生了8个儿子,加上其他兄弟生的,前前后后一共有16个猴小子,为了不让他们长歪,谢安可真谓是操碎了心。
他教导子弟的轶事在《世说新语》中多有记载,每一则都意味深长。
谢安哥哥谢据少年之时调皮淘气,曾经爬到屋顶熏老鼠。他死了以后,儿子谢朗并不知道自己父亲做过这些傻事,还跟着别人一起嘲笑。谢安怕他以后被告知真相而尴尬。就在他再一次说起这件事时,用很自然的跟他说“大家都拿这件事中伤你父亲“,以如此委婉的方式避免他当众出糗。即便他如此,谢朗仍然羞愧不已,把自己关在房子里整整一个月。
据说谢灵运他爷爷谢玄小时候特别喜欢玩一个紫缎香包,谢安非常担心他玩物丧志,但又不敢正面阻止怕伤孩子自尊。于是假装和他打赌,赢了他的香包,然后悄悄把它烧掉。
教导子弟的时候,谢安从来不拘泥于一格,他可以说是赏识教育的躬身先导者。我想如果谢安将这些育儿事例写成书,放在现代一定可以畅销大江南北。在他的影响下,谢氏每一任大家长对后代子弟的教育都尤其用心,子弟人才辈出,也使得谢氏一门的荣光得以延续数百年。
4
谢道韫从小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
关于她成长中的些许轶事,最知名的莫过于“咏絮之才”了。
《世说新语•言语》记载: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就是上文那个谢朗)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从此,“咏絮之才”成为表彰个人才华的“雅称”。
华夏民族的敦友孝亲以如此雅致的方式呈现,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温馨与朝气,这样的时刻是该被载入史册。而我在那个大雪纷飞的时空里,看到了如雪中寒梅一般的少女谢道韫,与清风朗月的兄弟们并肩而立。
那个时候的她,目光清明,风姿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