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前原文:
《日记——倾听学生的另一渠道》
日记是学生心灵的秘密花园,我并没有带领学生统一规划,写日记,批改日记。在交流上我们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进行:
1.公共事务,拟订话题,定期在周记本上交流。
2.私人事件,鼓励学生给我写小纸条,写信单独沟通。 在写作上我们主要通过随文练习,微文训练,自评互评等方式提升。
之前也没有意识到这些做法有哪些缺陷。但今天放学后有三个家长和我联系,我们聊了很多,就在刚刚才结束通话。家长说了很多我不了解的事情,这让我意识到学生写日记的必要性。
进入新学期的孩子急需一个安心的渠道梳理释放情绪。我们不可能时时刻刻在孩子身边,但有了日记,我们就多了一条走进孩子心灵的密道。 日记怎么批改呢? 我想聊天式的更合适吧,以心换心,以情动情。无论如何,一定要坚持,落实到常规机制中。安全感换一种说法,也可以概括成熟悉感、稳定感。 在日记批改中了解孩子,链接情感,建设心灵。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这个日记是强行推进,还是自愿上交呢?”还个我还没理清楚。
红梅老师所说“让心发亮,让词语发光,让思维活跃,积累素材,给思想、给心灵、给灵魂晒太阳”大有醍醐灌顶之意。
学生自助批改三步曲:
1.互超学伴结对互助,即同质学伴互相批阅。
2.师徒学伴结对帮扶。即异质学伴互相批阅,沟通。
3.老师捉虫、施肥。 这十分具有操作性,值得学习。
交流中记录
(研讨中每个老师所说都是精华,但从我现在实践中要有选择吸收,故只摘录一部分。)
朱红梅老师:
一、为什么写日记?
1.让心明亮 日记是一块带着花香的抹布,有除尘去污滋润芳香灵魂的功效。这类日记叫自我教育日记——跟自己讲和,说服自己向着明亮那方前行,正是写日记的目的。
2.让词语发光 日记是一只海边拾贝的小桶。这个小桶可以盛放美的死贝,也可养活的珍珠。
3.招兵买马 日记是人才市场。这类日记的写作目的是招兵买马,养实力。即积累素材。
二、批改策略
1.明确写日记的目的: 走向成长,走向成熟,走向优雅而强健的自己。 批改日记是互相学习、彼此帮扶、彼此影响熏陶的过程。
2.批改日记的策略 学生自助三步曲
1.互超学伴结对互助。即同质学伴互相批阅,交流。
2.师徒学伴结对帮扶。即异质学伴互相批阅,沟通。
3.老师捉虫、施肥。
王小柯老师:
《走进孩子的心灵深处,播下一颗真善美的种子——分享批改日记的智慧》
“日记”认知:不把这些当做硬性的作业要求,而是充分给孩子以自由的空间,让他们记录生活与学习中的喜怒哀乐,这些过往记忆是他们生命中极为美好的财富。
评语的内容可以是:
1.回应学生提出的某些问题;2.和学生一起探讨他们感兴趣的话题; 3.赞美他们的进步和优点;4.暗示日记中的某些不足;5.倾吐烦恼,让学生感到你很信任他,进而亲近你。
让我们与孩子的心拧在一起,能够走进孩子的心灵深处,去感受孩子的小欢喜小悲伤。
梁娜茹老师:
“生读生评,我负责加星”的批改日记法。
一个小组准备一个日记本,每个小组一天只写一篇日记,待批改完就传给小组里的下一个组员。这样以来,每个组员一星期也就只写一篇日记,关键是每次写日记的时候,他还能看看小组里其他小朋友写的日记,在相互传阅中学习、提高。一篇日记写的时候分两部分,左边是画图,右边是写话叙述。学生读起来就跟看小人书一样,图文并茂,非常有趣。
孩子们分享日记的过中,也是分两部分,第一是把自己的写绘日记读给大家,第二是展示自己的日记配图。在下面的学生,只是用耳朵听听,眼睛看看就可以了吗?当然不是的。日记的评改可全靠他们了。在教室里听的学生,首先要拿出自己的本子,把自己听到的好词语、好句子写下来。在学生读的时候,教室里静悄悄的,都在用笔记录呢!他们在无形中就形成了一个比赛,哪个同学记录的多,也会让组长给他加上一颗星。待分享完毕后,我还要让小朋友说说:你认为谁的日记好?为什么。或者是说说他都听到了哪些好的词语句子。孩子们的回答总是五花八门,这也好,也是口语训练的最佳时机。通过孩子们的这些所谓的点评,最后评选出当天的优秀写绘日记。
吴伟老师:
用心如明月,寂寞有人见。
蒋勋说“孤独是圆满的开始”,阿多尼斯说“我的孤独是一座花园。”
当孩子拿起笔倾听自己,也便开始了沉静地认识世界。
当我们也怀着一颗沉静的心,走近孩子,我们会发现,原本所处的困境,都在悄悄地开出玫瑰花来。 从日记开始,希望我们打开心门,学会沉静,倾听孩子,倾听自己,向美而生。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
交流后反思
我对日记概念理解太过狭隘。其实小组早已做手账记录,组长记录,组员互评,共同签字,发送家长。一切变化都首先是观念上的改变,学科日记是个好思路,可以在积累本上尝试;
私人日记就作为我和孩子的后花园吧;
梁娜茹老师“生读生评,教师加星”的做法给我启发更大。学生才是一切的根本,小组会议不能丢,召集小组开会的时间我想想从哪儿挤出来。
王小柯老师给学生创造惊喜,多些“小确幸”,师生更快乐!
所以要落实的实践:
1.除了小组手账日记外(这个由组长负责);要在拿出一个本子,再做一个周记录,小组内组员接龙完成,一天一主题,对事不对人。比如周一主题“学习”,周二主题“贡献”;周三主题“纪律”;周五主题“守时”……学生也可根据组内情况,自由调配。
2.创建书信文化,鼓励学生给我写纸条,写信等方式文字沟通。秘密的事情悄悄解决。 3.定期不定期给学生制造一些小惊喜,“小确幸”的意义远远超出“大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