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章提到了要培育互相学习、共同成长的关系。这首先要求我们教师要有对学生深刻的洞察力。要尊重每个学生作为独立个体的自立,尊重学生在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人成长的轨迹,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同时在与学生的互动中去影响每个学生成长的轨迹,使他们健康的发展。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把“量体裁衣”(培养=应对每个个体)和“交响乐演奏”(互相影响=个体与个体的交融)具体化。
学校也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它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学校的传统风格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该建立“开放教室,开放学校”。借助学校这个阵地,把教师、家长、家教育委员会、市民真诚一个链接在一起。当把校外优秀人士引入到教学中来共同合作创造连接生活的课堂,学生将学到真正的为生活所用的知识。
当这种教育的“公共圈”通过社区人们的自主努力来实现时,学校就能培养出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现在我不可能借助学校的力量建立这种教育的公共圈,也不可能引入社会上优秀的人才为孩子的发展服务。但我决定在班级家长内发现有爱心、有能力、愿参与的家长共同培养孩子们的各种生活技能 ,让他们首先成长为很好的服务自己的大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