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管理——如何充分利用你的24小时》是一本神奇的书。它改变了我!
我的改变1
2016年以前,我是一个180斤的胖子,做什么事情都是连嘘带喘的。
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幕,是在某一天陪同学去西单买鞋。
那天我看到一双令我心动的篮球鞋,就坐在椅子上试穿。
穿上它的那一刻,我满头大汗,肚子被腰带勒得生疼。
同学看到我的样子笑了出来说:“不至于吧,只是穿双鞋的功夫,出了这一头的汗。”
我无奈的笑笑,自我嘲讽道:“我这是虚的!”算是暂时缓解了尴尬。
现在的我,每天5公里长跑。一路上都是正常呼吸,从没有大口喘气,跑完后还能进行200米的短跑冲刺。体重也一直维持在80公斤上下。
这全是因为这本神奇的书。
我的改变2
我是一个爱书不看书的人。
为什么这么说呢?
曾经的我喜欢倘徉于各个书店,喜欢站在书架下博览群书。看到感兴趣的图书,随手翻上几页,而后放下,再寻找下一本。
进入书店,离开书店,我的负重没有增加,增加的只是疲惫和少许的满足感。似乎这样我就掌握了书中的知识,似乎这样我的学问就会不可一世,似乎这样我举手投足间就有一股学者风范。
然而,我的生活没有一丝改善,整天浑浑噩噩,游戏占据了一天大部分时间,工作也一直处于业务最底层。
直到遇到这本神奇的书,我的生活才开始了改变。
如今,我一年看书50本,简书写了20w字,这都是拜这本书所赐。
神奇之书
如此神奇的书是什么样子的呢?
它的封面是由橘黄色和深蓝色组成,书名“时间管理”用大写的黑色汉字印在橘黄色部分的右上角,下面是它的副标题“如何充分利用你的24小时”。
随后,又将它的英文版标题标注在了下方,“The Skinny on Time ManageMent——How to Maximize Your 24-hour Gift”。
封面最明显的部分就是中间的圆形时钟,里面有一个火柴人撇着嘴,似乎他有着很多的问题,要与读者一同探索时间管理的世界。
本书的作者吉姆·兰德尔,现年60多岁。
为了写成此书,他参考时间管理相关书籍达19本之多。可以说,这是一本有关时间管理的集大成之作。
你可能会问:“这样的一本书,内容一定很丰富。应该很厚吧?”
那么我的回答是:“确实,这是一本内容丰富的书籍,但它很薄,甚至书中有一大半内容都是由火柴人所占据。”
如果你书读的够快,1小时以内完全可以读完它;如果是像我这样一字一句的默读,2个小时也足矣完成。
那么,这本书到底说了什么,让我有了如上的改变?
时间管理
在一窥究竟之前,我们要先了解什么是时间管理。
也许你对时间管理已经有所了解,或者你对时间管理只是一知半解,又或者你完全不知道什么是时间管理。
没关系,无论你属于哪一种情况,都不妨碍我们了解时间管理的定义,那就是:运用策略和技术,帮助你尽可能有效地利用你的时间。
下面就请跟我一起领略时间管理的奥妙吧。
意识、目标和选择
1意识
“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还记得这句歌词吗?这是王铮亮演唱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要想做好时间管理,你要意识到自己把时间都花在哪了。所以才说意识是时间管理的先决条件。
书中给了一份列表,让你记录最近三天都做了什么事情以及这些事情花费的时间。
只有对自己的时间有了清晰的认识,才能合理地利用好时间。
拿破仑曾说:“花时间去思考,但当行动的实际到来时,要停止思考,开始进攻。”
所以,你也尝试着写一写,行动起来吧。
这份表格是我近期3天做的事情以及所耗费的时间。可以看出,工作和睡觉占据了我的大部分时间。
2目标
目标是时间管理的第一步。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只有定下目标,你才有方向,才知道应当朝着怎样的路前进。
我当时的目标就是跑步和读书,希望每天抽出一部分时间,达到健身和获得知识的目的。
目标又分为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1年以内的目标可以定义为短期目标。
书中虽没明确说明,不过我认为这可以根据每个人的规划而有所不同。你可以设定周目标,月目标或季度目标。
就拿我来说,我的计划是在一个月的时间,减掉10斤。时间过去了13天,我才减掉了2斤,看来后面要加把劲了。
3选择
人生在世,做任何事都要有所选择。要想做好时间管理,你就要对事情进行取舍。
你是想活在当下,得过且过?还是想为未来打算,让今后你的生活过得更好?这都取决于你!
选择是艰难的。但你要知道,选择是为目标服务的。要完成目标,就要做出选择。
在我的列表中,工作时间改变不了,早10晚10,去除间歇时间共占用了24小时。
除了工作和睡觉,写作时间相对较多,三天用了8小时,这是我需要优先解决的。我想把时间控制在一天2小时。
娱乐时间为0,这实际上不利于我的长远发展。没有娱乐,我的神经一直处于紧绷状态。我会感到生活单调乏味,人也变得越来越焦虑,从而影响工作和学习。所以我准备为娱乐增加每天10分钟~半小时。
根据你的目标,你也来做下选择吧。
有一句名言我很喜欢,与你分享:“别人不喜欢做的事情,成功人士也不喜欢做。尽管如此,成功人士还是去做了。”
“创造”时间
时间对我们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一天24小时,一周168小时,一年365天。无论你是全球首富,还是一名普通上班族,亦或是一名学生,大家拥有的时间都是一样的。
既然一样,要怎么才能“创造”时间呢?
作者举了一个起床的例子。
很多人设定了早起闹钟,闹钟一响,就该起床了。
但很多人还想再睡一会。于是10分钟后,闹钟再次响起,他才慢慢地伸个懒腰,起床去洗漱。
如果第一遍闹铃响起,你就能起来,那么你每天就能多出10分钟,一星期就是70分钟,一年下来就是60小时,这多出来的60小时就是你创造的时间。
我们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总会有这样那样的时刻,被动地消耗时间。
比如蹲卫生间、等车、排队、上下班路上,这些时间是碎片化的。要充分利用好这些空隙时间。
我选择在蹲厕所、排队时看看书,开车路上听听“樊登”和“得到”,以此主动利用碎片化时间。
相信你也可以做到。你有哪些空隙时间,填写这张表格,让自己清楚地知道吧。
“创造”时间还有一个追求有效时间的问题,就是要用你精力最充沛的时刻,去做最困难的工作。
像我写作,早上文如泉涌,晚上逻辑混乱,思路模糊,那我就把写作时间安排在早起。
每个人的作息规律不同,精力时间也不同,要找到你自己精力最旺盛的时间段。
拖延
拖延是时间管理的大敌。多少时间就是被拖延一分一秒地浪费了。
书中引用物理界的一个名词——惯性——来阐释拖延。
惯性法则表明:一个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除非受到外力的作用。
也就是说,物体或人更倾向于呆在原地不动。
所以为了向前移动,你就要给自己一个推力。
而你若是真的动起来,那么按照惯性,你会一直动起来。
就像我决定跑步,开始一点也不想跑,但坚持了一星期后,不跑身体就会不舒服,于是我就养成了跑步的习惯。
策略和技巧
作者对于时间管理给出了很多的策略和技巧,其中最重要的是任务清单、四象限和二八法则。
任务清单
在一天的开始,将要做的工作列出来,绝对是时间管理最有效的方式。
昨天,我就尝试使用番茄工作法列出了一天的工作。
我设定25分钟为一个番茄时间,在这段时间,我集中精力只一件事。
结果虽有点小遗憾,但比起往常的拖拖拉拉、效率低下,工作成果是惊人的。放在平时,这些工作需要两天或更多的时间。
四象限
四象限就是将工作分成“重要紧急”、“重要不紧急”、“紧急不重要”和“不重要不紧急”这四个象限。
重要又紧急的工作一定是优先处理,不重要不紧急的工作可做可不做,关键是要平衡好二、三象限。
最为合适的做法是优先处理“重要但不紧急”的工作,也就是第三象限。
我们每天会处理各种事务,收发电子邮件,与同事沟通,开会,接打电话等等。
把他们按照四象限进行分类,确定优先次序,工作会事半功倍。
二八法则
二八法则,就是说你的80%的成就来自你20%的行为。
二八法则是由一名叫帕累托的经济学家发现的。
在他种植的农作物中,80%的可食用蔬菜是由其中20%的植物生产的。
看到这一奇特现象,他把精力放在20%的植物上,减少了其他植物的栽培,最终的产能获得了大幅度的提高。
二八法则不需要你付出更多的劳动,而需要你更聪明的工作。
结尾
如果你不想“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不想“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不想“因虚度年华而悔恨,因碌碌无为而羞耻”,那就和我一起进行时间管理吧。
这两天,我花了数小时,重读了这本神奇的书,做了思维导图(有些丑,第一次做),写了此篇文章。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书中的最后列出了有关时间管理的精华中的精华,囊括为10句话:
1.自我意识是先决条件
2.目标设定是第一步
3.选择是艰难的
4.你可以“创造时间”
5.拖延是大敌
6.要有一颗似水之心
7.计划和准备是值得花精力去做的
8.通过确定优先次序,你可以做到去芜存精
9.专心致志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10.选择对你来说是行之有效的时间管理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