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床的铃声在六点钟响遍了校园,住校生就开始了熙熙攘攘的起床协奏曲。新搬进的宿舍在每一盏灯亮起的时候,显得格外亮堂。孩子们陆续打水洗漱,楼道里嘻嘻哈哈的打闹冲击着残留的睡意。早餐依旧是万年不变的米粉,对于我而言是从来只是听说,没有去吃过,哪怕一次。主要是没有勇气,还有就是作为北方人还是怀念包子稀饭的早餐。从孩子们的反馈而言,对早餐的评价也是不好不坏吧。
山区的早晨是格外安静的,稍微登一点高处就可以看到空荡的山与山之间的联系。孩子们的读书声就会像一圈圈的波纹散开来,朗朗有序,使得校园的早晨富有生机。晨读和校园的早晨是标配,就像北方的豆浆油条。也成为了早餐的标配。
遥远的古人曾经慷慨激昂的说过,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些至今仍激励着学子的口号,似乎也并没有过时。是啊,家与国在任何时候都是不新鲜但是必须存在的一种生存仪式。晨读应该是一种美妙的享受的过程。遥想当年,虽然涉猎的范围并没有很多,但是四书五经并不失为一顿文化大餐。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其中奥妙多么像极了一顿美味的土豆炖牛腩,荤素搭配,富有嚼劲,又能百转千回,余味不绝。
时代的发展和进步让我们接触了太多的文化,互联网的渗透和普及让山区的孩子也感受到了来自外界的各种声音。这无疑是好的方面,然而非淡泊无以明志,特别是在这个转型期的社会,蒙蔽人们双眼和内心的又何止金钱。这边很多人流向了广东一带,这个习惯最早应该是从改革开放没多久就开始的,当然这也确确实实改变和影响着太多的祖国西南地区人们的生活质量。与此同时带来财富的时候也带来了适应于现代社会思维的理念,比如传的沸沸扬扬的读书无用论。这些家长的文化层次本身就比较浅薄,最开始杀广的我想他可能只是为了谋生,但是祖国的东风吹的且大且顺势。于是他们也就真的应了句古话,识时务者为俊杰。也就是识时务者发大财。
转眼间三十多年过去了,第一批富起来的,或许已经功成名就,或许已经是广东北京几套房的包租婆。每天愁的都是上百万的各种往来。而这些前仆后继仍然流向东南方向的杀广者,也在向着这一步前进,过去两三年以后,和留守当地的同伴做比较就觉得孤身在外的一切难以忍受都是值得的。经济上的收益满足了他的需求。
算了,这个就不写了。本来想写一个比较抒情的晨读,结果变成了理性的思考。该死的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