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骨子里都有着善良的本性,只是在成长过程中,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父母教育的差异以及自身成长的经历等影响,善良在每个人身上的呈现有所不同。但我始终坚信,保持善良,方能收获善良。
上幼儿园之前,儿子也会有乱扔垃圾的现象,我告诉他:“垃圾也是有家的,如果你乱扔,它找不到自己的爸爸妈妈、找不到家就会很可怜,所以你要不要把它送回家?”家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可能是一切安全感的来源,从哪以后,他就懂得应该让垃圾回到自己的家里。
“是谁?到底是谁乱扔垃圾?气死我了!”儿子嘴里一边念叨一边弯下腰低头拾起地上一个又一个垃圾。放学时,他小小的身影在拥挤的人群中显得特别渺小,但他弯腰的样子在我心里却无比高大。
上幼儿园后,“送垃圾回家”成了儿子常做的事。但孩子终究是孩子,他的世界和他所做的事充满很多不确定性。现在他上了一年级,我每天早上走路送他上学,他习惯在路上边吃早餐边走,吃完后总是不自主地把垃圾往地上扔,我告诉他:“你多扔一个垃圾,环卫工人就要多弯一次腰,而且他们的年龄都偏大,你想想这样他们会不会很累?”他微笑着默默点头表示赞同我的说法,但有时候还是会记不住顺手就扔,后来我发现说教没有太大的用处,他扔下垃圾,我就默默捡起来放到垃圾桶里,几次后,儿子带着满脸的愧疚对我说:“对不起,妈妈,我又忘了!”“没事,妈妈相信下次你一定会记住的。”从那以后,儿子再没在我面前扔过垃圾。
一天放学后,他腼腆地说:“妈妈,我想告诉你一件不太好的事情,今天早上我想趁你不在身边的时候,悄悄扔一次垃圾看看会怎么样,你猜发生了什么?”我一脸好奇地等待着他接下来要讲的关键话,他接着说:“我刚刚把垃圾扔到地上,就被校长和保安抓到了。”“那他们怎么说?你又是如何处理的?”“我赶紧把垃圾捡起来丢到垃圾桶,扭头就跑!”想想当时的场景还真是有些好笑,我没生气平稳地说:“你看吧,妈妈看不到,还有别人能看到呢,但这不是谁看得到看不到的问题,我们不需要做给谁看,这应该是我们对自己的要求。不扔垃圾是一种好习惯、好品质,由内而外地彰显着你的善良。”
儿子似懂非懂,他不知道如何定义善良,但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我相信他一定能慢慢感知,善良的人如何用自己的行动诠释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