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文化自信守住民族之魂
赵兴翎 共青团都匀市委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从历史的漫长道路中走来,陪伴着一代又一代人成长,其中的优秀传统文化更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而文物和文化遗产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基础。
中华民族在农耕时代就创造了举世公认的灿烂文化和辉煌成就,成为世界四大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这展示了中华文明深厚底蕴、坚韧品格与历久弥新的生命活力,这源于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和创新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对中华文明形成并延续发展几千年而从未中断,对形成和维护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对形成和巩固中国多民族和合一体的大家庭,对形成和丰富中华民族精神,对激励中华儿女维护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对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促进中国社会利益和社会关系平衡,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华民族传承和发展的精神命脉。
而文化遗产见证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创造历史的伟大进程。历史是由人民书写的,考古遗迹和历史文物是历史的见证,是人类文明进程中浓墨重彩的标记。文化遗产印证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具有鲜明的独特性,为国家发展与社会进步提供了深厚的“软实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共同塑造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包括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这些文明特性在文化遗产中得到了充分表达。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从留住文化根脉、守住民族之魂的战略高度加以部署和推动,展现了强烈的文明担当、深沉的历史意识和真挚的文化情怀。总书记2022年在四川考察时强调:“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我们要敬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深刻学习领会总书记这些重要论述,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具有重要意义。
进入新时代,我们继续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向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条道路前行。而每个时代都有自己需要思考与解答的课题,想要解好时代课题、完成时代任务,我们就需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不仅要求我们坚持有鉴别地对待、有扬弃地继承传统文化,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同时也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我们感怀历史也是为了更好地开创未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6月8日是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让我们通过珍贵的文化遗产,进一步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体验,汲取更多在现实中前行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