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话表达的是好心好意,但说的次数多了,就成了唠叨,让他人不耐烦。
在家里面妈妈干的活儿比较多,操的心也比较多,容易唠叨孩子的生活,孩子的学习。在学校老师教书育人,想让孩子努力学习,说的时间长了学生也会不以为然。同一种意思,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说出来效果怎么样呢?
说话如同吃食物,如果长时间吃一种食物会感到厌烦,比方说为了给孩子增加营养,天天给孩子吃红烧肉,我猜测孩子吃上不到一周就会赶到厌烦。我记得前几年儿子小的时候特别爱吃烩面,儿子常说的一句话说,当我得了老年痴呆,我也会会记得来一碗烩面,在儿子眼中会面是他最爱的失误,所以奖励他满足他都是以会面的形式出现,有一次儿子发烧感冒发烧了,我们把儿子最爱吃的烩面,端到他面前,他立即立刻来了精神,一口气儿把一碗烩面吃完,从此之后,儿子不再吃烩面了,他说那一次已经吃够了。所以在好吃的烩面,也记不起他的兴趣了。
小时候每次看着冰糖葫芦就垂涎三尺,但很少能够满足。20年前,我在怀孕女儿的时候特想吃冰糖葫芦。那时候冰糖葫芦一块钱一串儿,我当时是吃了一把,买了10元,于是对方给了我11串儿冰糖葫芦,我一口气儿把着冰糖葫芦吃完。其实前几串吃着特别的好吃,最剩下最后两三串的时候不想再吃了,感觉扔掉怪可惜的,当我把这11串冰糖葫芦吃完的时候,从此我煎了冰糖葫芦,再激不起我的食欲了,我看着是那样的晶莹剔透,那样的美,颜色美丽,但再没有吃的愿望。
吃食物尚且如此,我们经常听的话,也会产生同样的效果,如果经常给孩子说好好学习,上课认真听讲,如果经常说,孩子会不会耐烦呢?答案是的,有的孩子用默不作声来反抗,有的孩子生气的说道,知道了,有的孩子叛逆的厚道,能不能换点别的不说这个,可能会有的孩子会摔门而离去。
这两天我运用了不同的方法来说,受到了较好的效果。在上课的时候,我给学生讲问答题怎么做?其实这样的说法已经说过多次了,这次我换了一种新的比喻。我说这么长的材料内容,有一个总司令,把总司令找出来之后,然后在课本上找到跟总司令相关联的兵将团,用恰当的冰浆来作战那么这场战争胜利的希望非常大。我用这种方法一说,使人感到非常的有意思,就跟我回应说谁是总司令,怎样在课本上找兵将。一时表达这样的意思,很多的老师各科的老师都说过,无非就是让学生看清题审好题,然后在课本脑子中搜集相关的知识点。把相关的支点写到卷子上罢了。
昨天儿子3:50放学,他和同班几个同学一块儿打篮球,玩游戏,9:40, 他的同学才离开。在这期间孩子没有学习也没有休息。当儿子的同学离开后,儿子坐在了电脑桌前,我忍不住了把儿子叫到身边。儿子,妈妈在家,等了你好长时间,也不见你的影子,于是出去理发了,我的发型怎么样?——好看。在你的同学面前,我既没有训斥你,又让你的同学吃东西,你感觉呀,我做得怎么样?——谢谢妈妈很给我面子。儿子你们几点放学了?现在几点了?——嗯,我们4点放学,3:55, 将近4天,现在是9:40有5个多小时。噢,在这5个小时40分钟的时间里,你都你玩儿的怎么样?——很开心的。是呀,这5个小时多40分钟,相当于大半天的时间。儿子你喜欢跑步,当100米短跑的时候快到终点应该怎么样?——当然要冲刺了。我觉得这一学期快要结束了,就相当于100米短跑,在这一学期真要结束的时候,你冲刺了没?——没有,我知道了,妈妈我要去学习。今天下午到晚上这5个多小时,相当于在终点站停留了一会儿,如同龟兔赛跑的小兔子一样,停留了一会儿,我希望这个小兔子抓紧时间醒来,快速的奔向目标。——妈,我去学习了。我拥抱着儿子,拍拍他的背,我相信儿子会做到自律,安排好自己的学习的。
儿子,你快14岁了,学习的内容难且多,很多知识点,我也辅导不了啦,我妈妈老了,没有办法拉着你跑,或者是陪着你跑,或者是背着你跑,我只能在旁边做一个拉拉队队长,给儿子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