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伯纳说过"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各有两种思想。"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与情感体验,他们的知识储备与学习能力也千差万别,在小组合作与交流中,常会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为了在全校推广小组合作的自然生长课堂,3月18日蒋静数学名师工作室开始了第三期小组培训。首先,蒋静老师先给学生们讲解了课堂小组合作的模式以及语言的规范,紧接着,让学生们看了一个小组合作的视频,让学生们进一步了解小组合作的模式。
随后以一个题为例,便开始了小组讨论,蒋静老师下台到小组内进行耐心指导。 在传统的科学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教学气氛过于沉闷,因而容易使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不能参与到探究知识过程中,而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在合作性教学中,教师在布置完任务后,通常穿梭于各小组之间,进行旁听、指导、帮助或纠正,这样的学习气氛显得轻松、活泼而又团结互助,有利于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有利于师生间的有效沟通,有利于学生间的彼此了解,有利于学生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相互鼓励。
小组合作学习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讨论过程,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小组合作学习更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小组以学生自愿组合为前提,再针对各小组之间存在学习程度差异较大的情况加以调整使各小组的优等生和潜能生合理搭配,学生程度达到基本平衡。在学习任务下达后按各自能力与专长分工合作。
总之,合作学习把学生由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形成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模式,使小组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也乐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