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卫健委表示,全社会应当加强生育,养育和教育保障,切实降低家庭教育养育的负担,充分释放年轻人的生育意愿。
作为掌管医药卫生的最高权力部门,国家卫健委这样的表态可以看出当前中国人口红利的确快消失殆尽了,急需要提高生育率,但同时也释放出这样的信息,作为生育主力军的90后年轻人普通对生育没有太大兴趣,那么问题就出现了,在养儿防老,多子多福思想影响上千年的国度,怎么可能会在短短的几十年就改变生育的观念,是年轻人不想结婚不生育,还是生得起养不起呢?
想想我们小时候,逢年过节的时候,亲戚间的迎来送往就占据了大部分时间,七大姑八大姨的叫的也亲热。而我们这一代兄弟姐妹间多的四五个,少的也有两三个,很少是独生子女的。等我们处于生育年龄,基本就生育一个孩子,想多生也不行。现在,国家鼓励生孩子,给补贴,给政策,可就是没人愿意生,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年轻人不想生孩子,我们要客观冷静的看待这个问题,透过不生孩子的表象分析下这背后的社会现实问题,很快就得出答案,不是年轻人不生孩子,是很多人觉得自己给不了孩子一个优渥的生活空间,不希望孩子也像自己一样来这个世界上遭罪受苦。
从前几天的考研网报名情况看,当下的中国社会竞争达到了一个空前高度,本科学历已经不占优势,研究生才勉强说的过去。本科学历已经被认为是普通人的天花板了,可为了给家人和自己创更好的生活空间,本身该享受生活的年轻人不得不再次挑战自己,加班,报班学习新技能,兼职等成了这些人工作之外的第二选择。
而更多社会底层靠出卖体力谋生的年轻人,面对日益老迈的父母,高昂的房价,结婚时东拼西凑的欠款,不得不在工作之余承担更多的工作,网约车,快递,外卖员,街头散发传单等。应该工作之余的二人世界,也由于过高生活成本不得不走上一条完全背离的生活方式,一个人生活已苟且,结婚后面临五味杂陈的生活压力,能把二人的小日子过好实属不易,哪还有在生孩子的想法。
当前的中国社会的确已经到一个空前膨胀的地步,原本很多传统的思想也由于空前的竞争压力和生存环境而发生根本变化,持续上涨的房价,一路狂飙的医疗费,学区房,不健康的攀比思想,缺乏务实精神的媒体宣体,无脑跟风的鸡汤文化都是社会风向标发生变化的推手。不少年轻人觉得,就目前自己的经济实力,不要说买房,就是交首付都是问题,再结婚生子,不要说打破现有的生活平衡,还会降低自己的生活水平,同时也拉低父母的生活质量,这样的话还不如不结婚,既不给父母添堵,也不给另一半添堵。虽说爱情是情感需要,社会责任,可毕竟要过度到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些琐碎的小事上。而现实中,一言不合就闹分手的比比皆是,彩礼不够不下车的也不少见。
年轻人宁愿单着也不想谈恋爱,一方面恋爱的成本太高,一方面因为结婚代价太高不是自己家庭所能承受的,而自己还要时刻担心婚后为小事而分崩离析的可能,在恋爱的憧憬和结婚的恐惧中艰难的寻找两者之间的平衡点,同时还要面对婚后承担家庭经济建设的重任,在这种思想压力下,躺平主义,随缘思想成了很多人找对象的借口。
结不结婚婚由自己决定,不结婚不值得提倡,更不能被贴上人生攻击的标签,结婚后生不生孩子取决于自己,理智看待问题,做出合乎自己实际情况的选择才是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
年轻人不结婚,自然谈不上生子,是社会的进步,还是文明的倒退,这个问题尚不清楚,不结婚不生子倒是一定的,随之而来的人口降低也是可以看见的结果,但这并意味着年轻人不爱国,缺乏社会责任感,而是很多现实的理性分析的结果,如果社会资源分布更加公平合理,如果社会人均占有量在均衡一些,这个基于个人的理性分析也许会再次改变,也就不会再有生育率低的担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