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里说,本周是巨星陨落的一周,商界领袖,卓越院士,含泪缅怀杰出贡献者的同时,感叹着生命的无常。是的,生命是侥幸落在我们手中的一件暂时的礼物,迟早要将他交还。寻梦环游记里说,The real death is that no one in the world remembers you . 因此,伟人们并未离去,世世代代的后人将永恒铭记他们。
即将30岁的人生,常常产生焦虑,不仅是外在的不确定性,更多是关于生命价值的恐惧。常常在想,在人生的最后一刻,我会在想什么?是对没有体验过事物和角色的遗憾,还是体验过人生百味之后的无奈?是孤独的离开还是在亲人们呼声中放手?也会在想,当我离开这个世界后,是水面平静一切如常还是像石子扔进水里泛起小片涟漪,每想到这里,泪水总是会流下来,这不是痛苦的滋味,而是焦虑,是害怕,怕造物主小心翼翼地把生命交到我的手中,赠予这仅有一次的宝贵人生,我却过的平庸。
总是相信,生命如此独特可贵,每个人的降生,一定有一个对于他的合适位置,小时候,因为外表可爱,在亲朋的夸赞中长大,于是常常幻想自己长大后成为明星,但回顾30年的生命里程中,无才无艺的我没有一次机会能和演艺圈相遇。于是拼命的学习,参加高考,一直到手捧录取通知书的时候,看着那个不精心志愿填写的园林设计专业,一脸疑惑。小地方长大的小孩,完全没有概念自己喜欢和不喜欢什么,因为一切对于她都是未经历过。后来直到对着毕业设计的稿子完全不知所措时,我彻底发现了这条路不适合我。但我又适合什么呢?于是继续探索。
后来,一年的银行实习让我对此产生了一些兴趣,于是去考研系统学习。过程虽然很苦,但目标明确的追逐内心却是充实的,再后来,就一直在这个行业探索。但这是我一生的领域么?我能做到什么高度?我能创造什么贡献?围绕着金钱的一切的忙碌,我的生命价值到底如何体现???
写到这里,又开始焦虑了。我是谁?这个鲜活正在运动的生命体和正在通过写作表达情感的灵魂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我。生命是心灵表达的基础,但单纯的肉体需要外界能量的补给,内在的灵魂却驱动着身体去创造价值,这才是我作为完整的人最宝贵两样东西,生命和心灵。想到这里,突然有种豁然之感,外在的一切包括财富,名声,关系终将随着生命的逝去而消散,而那个内在的灵魂,却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留存下来,包括文字,作品,成就,甚至教育出的下一代,这可能才是生命价值的世代体现。
最近在上海的生活很简单,工作时忙碌,闲暇时独处,读书,听音乐,陪伴喜欢的人,没有太多的物欲和繁杂,内心却充实幸福。其实,满足健康的生活需要的物质并不多,我愿意将更多的时间去探索心灵,虽然生命价值还未有结果,但相信回归内在,充实灵魂的过程也将是自我实现的过程。
巨星并未陨落,他们只是换一种方式与世界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