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由赵薇和黄渤主演的电影《亲爱的》刚刚上映时,我的很多同事都直呼,在影院里简直哭成了狗,所以我一直不太敢看这部电影。
直到我生了小孩,在家休产假的某一天下午,孩子睡觉后,我跟宝宝的姥姥说,我说妈妈咱们俩一起看部电影吧,我当时的想法是,以此电影来警醒自己,一定要看顾好孩子。孩子的姥姥此前并不知道这部电影的主题,遂欣然同意,当然,我和我妈妈在电脑前,也是一边看电影,一边流眼泪,那些丢了孩子的家庭,真的是太绝望了。
这部电影,我只看了那么一遍,我也只敢看那么一遍,因为我自己当了妈妈后,更加的能够感同身受。当时跟我妈妈说,一个家庭,孩子要是丢了,做父母的一生就被毁掉了,从此以后,这一生都会想尽办法,在茫茫人海中,去寻找那个孩子。
依稀记得剧中张译扮演的寻子土豪韩德忠,在散尽家产万里寻子遍寻无果的情况下,想要跟妻子再生一个孩子,但是必须提供第一个孩子的死亡证明。电影中,有一个镜头,他嘶吼着:我儿子明明没死,但这冰冷的制度竟然要彬彬有礼客客气气的喊我提供儿子死亡证明!在那一刻,他所有的不甘和痛苦,郁积于内,无处释放,无可发泄。看得人窒息。
由此可见,即使孩子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但孩子来到这个世界后,也成为了父母的命根子。
时光荏苒岁月飞逝,当时心悸的观影感觉,随着岁月的流逝,而逐渐被遗忘,直到今年,有幸读到冶文彪老师的《清明上河图密码3》一书,看到这部书中每一个曲折离奇的案子背后,无一不是父母与孩子之间深深的羁绊与真情,在这部惊心动魄、险象环生的推理悬疑小说,我深深的被书中冶文彪老师所营造和描绘的亲情,而动容,而感动。
未曾说出口的深沉的父爱
在《化灰案》中,冶文彪老师塑造了一个一生碌碌无为,却嗜酒如命的军器监火药作的作头---雷安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
雷安这样的匠人,在宋朝年间,是没有社会地位的,整天被监官们役使,因为制造的是火药,所以必须严格保密,有诸多不能违越的条例,一生都不允许离开京城,如同囚徒一般,非常的卑贱。
在《化灰案》一案中,被化成灰的即是匠人雷安,当然他不是真的被化成了灰,这只是一个障眼法,因为方腊的起义军,需要用到他制作火药的才能,而他又不能离开京城,所以若想离开,必须只能在众人面前,上演一出他立地化灰的戏码,借此消失。
他是知道他离开的日期的,但是如此机密之事,又是绝对不能明明白白的告知他的儿女。此前他基本上与儿子断绝往来多年,与女儿的关系也不甚和睦,但他还是分别去看望了他们,虽是生离,但实际上也是死别。他去跟儿女诀别,因为此一去,即是有去无还,再无生活之可能。
作为一个没有追求、无能、得过且过、混日子的酒鬼,为什么甘愿冒着生命危险,去支持叛军方腊呢,那是因为他受到了威胁。为了让雷安听命,方腊派出了最高明的窃贼,分别从雷安的儿女那里,窃走了他们贴身要紧的东西,拿去给雷安看,告诉他,想取他儿女的性命,易如反掌。
拿给雷安的,是他女儿的一只耳坠,而这副绿松石耳坠,是他已故的妻子留给他女儿的,所以他的女儿极其珍视,绝不会轻易丢失。以及他儿子的一块灰绿色的古玉,这块古玉,是他妻子临死前给他儿子的,说是她祖上传下来的,让儿子务必贴身戴着,能袪病招吉,所以他的儿子穿了根丝绳,一直挂在胸前。
至此,雷安终于相信,方腊要取他儿女的性命,犹如探囊取物般轻松。年迈无能的他,为了保护儿女的性命,如同一命换一命般,妥协于方腊。
而他的儿女又是如何对待他的呢?真的很令人心寒,以及遗憾。
他去与女儿诀别,此生的最后一次相见,与他关系并不亲睦的女儿,也只不过是给他温了一瓶二等酒,切了一碟小菜,又捞了一碗盐水豆。因为女儿工作的小食店客人都坐满了,所以她安排父亲在后院她的宿房里坐着吃。店里忙,父女二人因此也没有多说话,女儿就出去了。
等到女儿回到宿房时,看到酒已喝尽,菜只动了几筷子,桌上放了一摞一摞垒得齐整整的五十五文钱,刚好是酒菜钱,以及一只她娘留给她的绿松石耳坠。
他去与儿子诀别,此前他与儿子已多年未见,他寻到儿子的军巡铺,想邀儿子晚上回家,一起吃个饭,但儿子还是无情的拒绝了他。他不能说出即将发生的秘事,所以他也只能干咳了一声,目光颤了几颤,盯着儿子注视片刻,交还给儿子那块古玉,转身走了。这就是这对父子此生的最后一次见面。
至于儿子与父亲不睦的原因,使我觉得,真真是应了那就话,无仇不成父子。
雷安想让儿子读书,备了厚礼请一位老儒教他,因为儿子胡闹,而气走了老儒。之后他又找了一位中年儒师,儿子照旧胡闹。父子之间重复着儿子气走儒师,父亲狠狠的打一顿儿子,再为他寻找师傅的循环中,到后来,所有儒师都不肯再收。
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宋朝,经济拮据的雷安对儿子寄予厚望,从没有吝惜过对儿子教育的投资,可儿子真的是不够争气,也太过顽劣。但雷安依然没有放弃儿子。
他后来尝试过备了酒礼,说动一个善记账的书吏,教儿子学计数。也尝试过自己从火药监里偷偷带回家些火药的配料,强逼着儿子一样样认、一条条背。当然,以上尝试,都失败了。他还是没能教好儿子。
后来,一事无成的儿子,因为偷盗被逮后扭送官府,被打了五十杖,额头刺上了“壮城”字,配到壮城营做了厢军,平日里修护城墙,工事极其繁重。
这对父子自此,断绝往来。
而直到雷安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疼爱儿子的心都不曾减弱,他向方腊叛军方面,提的最后一桩交易,也不过是为了让儿子此后能安稳度日。
他的儿子雷炮,是一个厢军,粮俸少,活路累,地位低。所以雷安化灰后,雷炮意外接到了升补禁军的文书。这不是意外,更加不是运气,而是他父亲雷安让方腊叛军方面设法将他儿子升补到禁军。这是一个父亲,未曾说出口的,对儿子深沉的爱。
我想,这天地间,只有舍弃父母的子女,久病床前无孝子,是一个真实而又无奈的事实。而绝不会有,舍弃子女的父母。
我的表弟五年前因工伤而导致下肢瘫痪,这晴天霹雳一般的噩梦般的意外,让我的老舅,在短短一个月内,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衰老下去。我妈妈那个时候,常常是以泪洗面。我觉得老舅和表弟,真是太可怜了。
如今五年的时间过去了,别人的日子都有个奔头,但只要一想起我老舅,我就觉得他的日子,真的是太难了。可老舅却不这么认为,他每天照顾着表弟,他觉得很知足,因为这个孩子还活着,还能让他照顾着。
尽管照顾瘫痪的表弟让老舅累到脱相,可父爱就是如此深重,无论多苦多难,做父母的,都不会放弃自己的孩子。
孩子,既是父母的铠甲,也是父母的软肋
在《食儿案》一案中,叛军方腊所组织的摩尼教在京城作乱,为了扰乱民心,于是扮成狗怪的模样,偷小孩。
在这个案子中,冶文彪老师塑造了诸如丁豆娘、桑五娘、云夫人、庄夫人、董夫人等一众母亲的形象,这些丢失孩童的母亲,有的是富贵的夫人,有的是军户的家眷,有的是市井小民,还有社会地位最卑微的驾船妇女。可无论社会地位如何,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那就是---母亲。
这些妇女在寻找丢失的孩子时,所展现出来的坚强和韧性、不屈服于命运的精神、为了找到孩子所付出的艰辛,无一不令我深深的感动与动容。
这些古代女子,为了找孩子,想出了种种办法,抛头露面去到处打问,比如丁豆娘为了找孩子,每月会走坏一双布鞋。因时代所限,云夫人斥巨资去求神问卜,做法事,做道场等等。而自从孩子丢失后,三个月不曾换衣服的庄夫人,为了寻找到孩子,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做母亲的人,在寻找丢失的孩子时,所表现出来的坚强,执着,甚至是胜过了他们的丈夫,孩子的父亲。在孩子丢失后,有的父亲自暴自弃,喝酒买醉,有的父亲最后放弃了寻找。但只有母亲,真正的做到了,不抛弃不放弃。哪怕穷尽一生,散尽家财,也要找到那个丢失的孩子。
由此可见,无论是古代还是今朝,一个家庭,如果丢失了孩子,那么就是在宣告着,这个家庭,彻底走向了分崩离析。
在《食儿案》中,这些被诱拐的孩子的父亲,大部分是在前线与方腊对阵的军户,以及驻守汴梁的军户,方腊的摩尼教正是拿住了这些人做父母的心,知道他们为了儿女,愿意做出任何事情,便用孩子,任意要挟这数百位父母。
在故事的最后,丁豆娘找到了她丢失的孩子赞儿,在回家的路上,她一路都紧紧的抱着儿子赞儿,生怕这是一个梦。
此前她虽然一直相信赞儿还活着、在等她,但真的见到儿子,嚎啕大哭着把儿子搂进怀里时,才发觉自己其实早就灰了心、绝了念,只是不肯也不敢放手。
在遍寻不着孩子的时候,丁豆娘的丈夫绝望的自尽了。孩子回家后,丁豆娘忍着泪轻声跟孩子说:“赞儿,咱们回家了。可是你爹,他想你想得睡着了,再醒不过来了。你去给你爹磕个头,告诉他你回来了。”
不禁令人唏嘘感慨,一个原本幸福的家庭,因为丢失孩子而走向了毁灭。
记得电影《亲爱的》中有一幕是黄渤扮演的田文军在找回了孩子后,有一天晚上想出门去到垃圾,刚走出房间几步,又马上折返回房间,扛起已经熟睡的儿子,就这样一只肩上扛着儿子,一只手提着个垃圾袋去倒垃圾。这一幕让很多人都为之感动落泪。
父母之爱,无私又伟大
冶文彪老师在《清明上河图密码3》一书中,讲了化灰案、食儿案、空仓案、骷髅案,每一起案件中,均可看到父亲或母亲为了孩子甘之如饴,不求回报,付出一切的身影。
这或许就是父爱和母爱的伟大之处,对子女无尽的爱,伴随着他们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