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机与人格》第三章重点摘要

本章我们考察这一探讨的部分理论结果,并此作为对当前面片面强调挫折和病理状态的情况的一个积极的或健康的平衡。

人类动机生活组织的主要原理是基本需要按优势或力量的强弱排成等级。这个组织以生命的主要动力原则是:健康人的优势需要一经满足,相对弱势的需要便会出现。

生理需要在尚未得到满足时会主宰机体,迫使所有能力为满足自己服务,并组织它们,以使达到最高效率。相对的满足平息了这些需要,使下一个层次的需要得以出现,成为优势需要,继而主宰、组织这个人。

还可能有这样的情况:高级需要也许不是在低级基本需要的满足后出现,而是在迫切、有意剥夺、放弃或压抑低级基本需要极其满足后出现。

满足理论明显地是一个特殊的、有限的或不完整的理论。它不能单独存在,不具有独立的合理性。只有与下列理论结合,它才可能是合理的:(1)挫折理论;(2)学习理论;(3)神经症理论;(4)心理健康理论;(5)价值理论;(6)约束理论,等等;

行为的心里因素与主观生活、性格结构组成一个复杂的网,这一章只想探索贯穿在其中的一条线索。

在这当中,我们不是描绘一幅更完美的图画,而是仁义假定除了基本需要的满足之外还有其他决定因素,假定满足与匮乏个字都有合意与不合意的后果,假定在重要方面的基本需要的满足与神经症需要的满足不同。

满足一个基本需要所产生的一些后果

任何需要的满足所产生的根本的后果是这个需要被平息,一个更高级的需要出现。①其他后果是这一基本事实的附带现象。这些从属的后果有:

(1)对于旧的的满足物和目的物的相对独立,对于旧的满足物和目的物的一定程度的轻视,同时,又依赖于迄今一直被忽视、不被需要或只是偶然被需要的新的满足物和目的物。这种新旧交替的现象有包含需要第三级的后果。

在兴趣方面就有了变化:一些现象首次变得有趣,而旧的现象变得乏味,甚至令人厌恶。这等于说人的价值发生了变化。一般而言,往往由这些情况:a、过高评估尚未满足的需要中力量最强的那种需要的满足物;b、轻视其中力量较弱的需要的满足物;c、轻视甚至贬低已经得到满足的需要的满足物;

这种价值观的改变伴随一个从属的现象:在一个可以粗略预测的范围内重新建立关于未来、乌托邦、天堂和地狱、美好生活,以及个人无意识愿望的满足状态的人生观。——我们倾向于把已有的看成是理所当然的,特别是如果我们不必为他们而努力或奋斗的话。

食物、安全、爱、赞赏、自由这些一直存在着的、没有缺乏过或被渴望过的东西,倾向于不仅不会被注意到,而且甚至会被贬低、嘲笑甚至诋毁。

不把自己已有的东西当回事的现象当然是非现实主义的,因而可以被看成是一种病态的表现。在大多数的情况中它很容易被治愈:只需要经历一下湿度的剥夺或匮乏就可以了。——这种相对来说是被忽视了的满足遗忘和贬低的现象具有非常巨大的潜在重要性和力量。

没有其他方法能使我们理解这种令人迷惑的方式:通过它,经济和心理上的堪舆能使人性向更高层次的成长成为可能,也是通过它,我们刚刚暗示过的,并且出现在近年来的报纸中的价值病理学的各种形式也成为可能。

多年前,阿德勒等在许多著作中谈论到了“生活的奢侈形式”,或许我们应该用这个词汇吧致病的满足同健康、必要的满足区分开来。

由于机体有了新的兴趣和价值观,注意力、感知、学习、记忆、遗忘、思维——一些同样在一个可被粗略预计的范围内被改变了。

这些新的兴趣、新的满足物和新的需要不仅新,而且在某些意义上更高级。当安全需要得到满足后,机体被解放出来去寻求爱、独立、尊重、自尊等。将机体从较低级和自私的需要的舒服中解放出来的最容易的办法,就是满足这些需要。

任何需要的满足,只要是真正的满足,也就是对基本需要而不是对神经症需要或虚假需要的满足,都有助于性格的形成。不仅如此,任何真正的需要的满足都有助于个性的改进、巩固和健康发展。这就是说,任何基本需要的满足,都是背离神经症的方向而想健康的方向迈进了一步。正是这个意义上,戈尔茨坦把任何特定需要的满足都看做是在长远意义上想自我实现前进了一步。

除了这些一般后果外,特定需要的满足和过分满足还有些特殊的后果。

学习和需要的满足

探讨需要满足意义的一个首要结果,是对于过分夸大联想学习作用的做法越来越不满。

一般而言,满足后的现象,在满足安全需要后防御类型和数量的改变等,都说明了:(1)增长的练习消失;(2)增长的报偿的消失。

如果学习的定义只强调刺激和放映之间的变化,那是不够的。

需要满足的影响几乎完全限制在内地欣赏满足物之内。长期来看,除了对于非基本需要外,可能没有其他偶然的和任意的选择。

对于爱的渴求,可能只有一种真实的长久的满足物,即诚实以及令人满意的感情。

对于联想学习、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这一批评的实质,是它完全把机体的目的看成理所当然的事。作为对照,这里提出了基本需要理论关于机体终极目的和价值的看法。这些目的存在于机体内部,对于机体具有内在价值。

因此为了达到这些目的,机体将会做任何必要的事,甚至去学习一些任意的、不相干的、琐碎的和愚蠢的步骤,只要实验者吧这些步骤设置成是达到这些目标的唯一方式。当然,可以随时牺牲这些诡计,当他们不再带来内在的满足时,他们就会被抛弃。

大多数涉及人格、特质、态度、品味的当代作家把它们成为习惯积累,认为它们是由联想学习规律而获得的,但似乎现在应该重新思考和矫正这一用法了。

在获得洞察和理解这种更值得捍卫的意义上,性格特征也不能被认为是学习的结果。这种广泛的学习方法在某种程度上由于对心理分析家的发现所表现的冷静而闲的较为中肯。由于它理性地强调认识外部世界的本质结构而扔嫌太狭隘。我们需要咋人体内的认知和意动过程间建立强有力的关联,比联想学习或格式塔式学习所能提供的关系要更强。

在这里不打算进行任何详细的讨论,只是试图提出一些可以称为性格学习或内在学习的概念,他们是以性格结构而不是以行为中心的,其主要内容是:(1)独特的和深刻的体验的教育作用;(2)由重复的体验引起的感情的变化;(3)由满足—挫折的体验引起的认知的变化;(4)某几类早年体验引起的显著的态度、希望甚至人生观的变化;(5)在机体对任何体验的选择性不同化中,不同的通化结构所引起的决定性作用。

这种考虑指向一个在学习的概念和性格形成之间更为和睦的关系。最终将典型的、模范的学习解释为性格发展和性格结构上的变化,即走向自我实现及其超越的运动,对于心理学家来说可以能是富有成效的。

需要满足和性格形成

前面的一些考虑只是将需要的满足与一些性格品质的发展牢固地联系在一起。这种理论不过是早已工人的挫折与心理病理之间关系在逻辑上的对立物。

如果易于把对基本需要的挫折接受为敌意的一个决定性因素,那么也就是很容易把挫折的反面接受为敌意的反面的一个提前性决定因素。两者都显著地可以从心里分析的发现中引申出来。而且,尽管我们还没有明确的理论体系,但心理治疗的实践却以它对于毫无保留的保证、支持、允许、赞同、许可的强调,即对于患者的安全、独立、安全等的匮乏常常立即给予直接的替代治疗或满足治疗,即—给予爱、独立或安全的满足,其效果尤为明显。

列维的实验,这种实验的一般方式是取一组刚出生的动物,使它们的某种需要得到满足,或让它们遭受一定程度的挫折。在所有的实验中都发现,一个得到了充分满足的需要要遵循自己特定的发展过程,然后根据特性,或者是全然消失,或者是全然消失,在那些某种需要受到挫折的动物身上出现了各种搬病理现象,其中与我们的讨论最有关系的是,第一,在超过了正常情况下它应该消失的时刻后,这种需要扔继续存在;第二,这种需要的活跃程度大大增强了。

列维所做的关于爱的研究特别地显示除了幼年时期所得到的满足与成年性格形成之间的全面联系。似乎很明显,健康成年人的许多典型品质是童年时期对爱的需要得到满足的积极后果,这些品质包括给予被爱者以独立自主的能力,忍受爱的匮乏的能力,爱但又不放弃自主性的能力,等等。

如果要尽可能明确地、直接了当地描述这种理论上的反对意见,可以这么说:充分热爱孩子的母亲在孩子身上培养出了一种在以后的生活中对爱的需要的强度减弱的倾向。教会孩子从各个方面寻求感情,并且对感情怀有永不熄灭的渴望的最好途径是,在一定程度上拒绝给他们爱。这是技能自主性原理的又一例证,它曾使奥尔波特怀疑当代学习理论。

在谈到对孩子的宽容或者让孩子自由选择的实验时,心理学的教师们常常把性格品质说成训练的成果。

在满足的能够直接观察到临床效果中,可以获得另一类支持有关需要满足与性格形成之间存在关系的论点的资料。任何与人直接打交道的人都能获得这类资料,并且可以确信,他们几乎在每次治疗接触中都会出现。

要认识到这一点,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检查一下最基本需要满足所产生的立竿见影的效果,从最具有优势的基本需要开始。

就生理需要而言,在我们的文化中,我们不会把对食物或水的基本需要的满足视为性格品质,虽然在其他文化中,我们的态度有可能不同。然而,即使在这种生理需要的层次上,我们也遇到了对于我们的论点来说是难以决定的两种可能。

如果我们可以谈论休息和睡眠的需要,当然也可以谈论它们的挫折以及挫折的效果和满足及其效果。这就是简单需要得到满足后的直接后果。它们如果不是公认的性格品质,至少对于人格的研究者有明确的意义。

虽然我们尚未习惯于这样考虑问题,但这个观点也适合于性的需要,例如压抑,以及作为其对照的性满足的范畴。不过对此我们还没有相应的词语来描述。

无论如何,当谈论安全需要时,我们要有根据得多。担心、恐惧、害怕、焦虑、紧张、不安和极度不安,都是安全需要受到挫折的后果。同类的临床观察清楚地显示了安全需要得到满足后的相应效果,如焦虑及紧张的消失,具有安全感,对未来有信心、有把握、感到安全,等等。

无论使用什么词语,感觉安全的人与终日觉得仿佛是在递过做间谍者之间有着性格上的区别。

其他基本的情感需要,如归属、爱、尊重和自尊的需要,也是如此。这些需要的满足引发了诸如深情、自尊、自信、可靠等特性。

从需要得到满足后产生的这些直接的性格方面的结果再进一步,就是这样一些普遍性的特征:仁慈、慷慨、无私、宽宏大量,沉着平静、愉快满意及其他诸如此类的品质。这些品质似乎是一般需要满足的间接后果,即不断改善的心里生活状况的间接后果。

无论以狭义还是广义的形式,学习对于这些以及其他性格品质的出现也起了重要作用。现有的资料不允许我们断言它是不是更强有力的决定因素,而且这通常被当做徒劳无益的问题而被忽视。然而,褊重强调两方中任何一方所产生的后果的对比是相对鲜明的,我们至少必须意识到这个问题。

性格教育是否能在课堂里进行?书本、演讲、问答式教育以及劝诫是不是可以适用的最好工具?讲道、周末学校是否能早就出好人?或者相反,是否好的生活造就出好人?是否爱、温暖、友谊、尊重以及善待儿童对于儿童后来的性格结构有重要的影响?——这些都是有由于坚持两种不同的性格形成和教育理论而提出的两种不同的问题和观点。

满足和健康

我们可以一次成人为:勉强维持生存者、安全需要得到满足者、归属需要得到满足者、爱的需要得到满足者、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者。这不仅是基本需要越来越多地得到满足,也是心里健康水平在不断地提高。

很明显,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条件下,一个安全、归属、爱的需要得到满足的人,比安全和归属需要得到满足,但在爱的感情上遭受拒绝、挫折的人更健康。假如除此之外,又获得了尊重和赞赏,并且进而发展了自尊心,那么他就会更进一步地健康、更加自我实现,成为更加丰满的人。

因此,似乎需要满足的程度与心理健康的程度有确定的联系。我们是否能够进一步证实这种联系的极限,即证实完全的满足等于理想的健康呢?满足理论至少可以按时这样一种可能。当然,虽然这种问题的答案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但即使对这样一种假设的简单的陈述,也会使我们的视线转向被忽视了的事实,使我们重新提出古老的、悬而未决的问题。

我们必须承认一定还有其他通往健康的途径。当我们为自己的孩子选择人生之路时,我们有理由去问:放弃基本满足的需要,通过苦行、约束、挫折、悲剧和经手不幸之火锻炼而获得健康的实例究竟有多少?也就是说,以满足或幸福为基础的健康,以及苦行主义或挫折、不幸为基础的健康,他们出现的频率是怎么样的?

这种理论还向我们提出利己这样一个敏感的问题,正如韦特海默和他的学生们提出的一样,他们将所有需要都要看成事实上利己的、以自我为中心的。

戈尔茨坦以及本书都是在以高度个人主义的方式解释自我实现这个最终需要的,对于非常健康的人的经验研究表明,他们既是极有个性的,同时又与社会融洽一致。

当我们设立“满足健康”,或者幸福健康这一概念时,我们无疑是在与戈尔茨坦、荣哥、阿德勒、安吉亚尔、霍妮、佛洛姆、梅、罗杰斯等人走在一起了。那些假定机体内有一种向更全面的方向发展的积极倾向的人,也会不断地加入我们的行列。

因为,如果我们假定一个典型的健康的机体的需要已得到满足,从而摆脱了束缚而追求自我实现,那么我们就等于假设这个机体是根据内在的发展倾向从内部发展的,是伯格森意义上的发展,而不是行为主义环境决定论意义上的外部发展。

患神经症的机体是一种缺乏某些满足的机体,那些满足只能来自环境,因此,它更多的依赖环境而更少具有自主性和自决性,也就是说,它在更大的程度上是由环境的性质而不是由自身的内在本质塑造的。

在健康人身发现的对于环境的相对独立性当然不意味着与环境缺乏来往,它只意味着在这些关系中,人的目的和天性是根本性的决定因素,环境不过是达到自我实现目的的手段。这真正是心理上的自由。

满足和病态

近几年来的生活无疑使我们人到了由物质生活的富裕所导致的疾病,其症状包括厌倦、自私自利、自以为是、“理所当然”的优越感、对一种不成熟的低水平的顾恋对社区感的破坏。很显然,在任何一段时间里物质生活或低级需要的生活本身并不能给人们带来满足。

现在我们还面临一种新的、有心理富裕导致病态的可能。也就是说,病的起因是由于患者得到无微不至的爱护、关爱、被宠爱、崇拜、欢迎所包围,被膜拜到忘情的地步,被推到舞台的中心位置,拥有忠诚的追随者,各种欲望随时随地都能得到满足,甚至成为人们未知自我牺牲和自我克制的对象。

诚然,我们对这些新现象知道得不多,当然更谈不上有任何的科学研究了。我们所根据的是强烈的怀疑、普遍的临床印象以及儿童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逐渐形成的观点:单纯的基本需要满足是不够的,对于儿童来说,他们还必须去体验坚强、隐忍、挫折、约束、限制等感受。

换一种说话,基本需要的满足最好能被仔细的重新定义,否则它很容易被误解为无限度溺爱、自我放弃、无条件应允、过分的保护以及奉承等。

对儿童的爱和尊重必须至少与对自己作为家长或普通意义上的成年应得到的爱与尊重协调起来。儿童当然是人,但他们不是有经验的人。必须将它们看成是对需要事情不了解、对有些事情一无所知的人。

由满足引起的病态还可以能部分地表现为可成为“超越性病态”的东西,这是指生活中缺乏价值感、意义感和充实感。

许多人本主义和存在主义心理学家确信——虽然他们没有充足的依据——全部基本需要的满足并不能自动地解决归属感、价值体系、生活目的、人生意义等问题。至少对于某些人,特别是年轻人,这是在基本需要满足以外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们再次提到很少被人理解的事实,人类似乎从来就没有长久地感到过心满意足——与此密切相关的是,人类容易对自己的幸福熟视无睹,忘记幸福或视之为理所当然,甚至不再认为它有价值。

对于许多人来说——我们不知道究竟有多少——即使是最强烈的快乐也会变得索然无味,失去新鲜之感。为了能够再一次体验幸福快乐,也许有必要先驱体验一下失去他们理所当然地拥有的东西以后的感受。

只有体验了丧失、困扰、威胁甚至是悲剧的经历之后,才能重新认识其价值。对于这类人,特别是那些对对实践没有热情,死气沉沉、意志薄弱、无法体验神秘感情,对享受人生、追求快乐有强烈抵触情绪的,让他们去体验失去幸福的滋味,从而能重新认识身边的幸福,这是十分必要的。

需求满足理论的应用

1、心理治疗——也许可以认为,基本需要的满足在实际治疗或改进的动力中起根本作用。

2、态度、兴趣、趣味、价值观

对这个问题的更深入的研究是可能的,最终必然包括对于道德、价值、伦理的讨论,当然,其范围必须超越礼仪、礼貌以及其他社会风俗。目前的做法是将态度、趣味、兴趣甚至还有各种价值观看做是与当地文化相联系的学习的结果,似乎除此之外再无其他的决定因素,即仿佛它们完全是由机体外的任意环境力量所决定的。我们已经看出,内在的需要和满足机体需要的效果也在起作用

3、人格的分类

如果我们将基本的感情需要层次的满足看做是一个直线型的连续体,那么我们就有了一个进行人格分类的有用的工具。

假如大多数人都有类似的机体需要,那么在这些需要得到满足的程度上每个都能与任何其他人进行比较。这是正兴德或有机的原则,因为它一个单一的连续体来对完整的人进行分类,而不是根据大量的、互不相关的连续体来将人的哥哥部分或各个方面归类。

4、厌烦与兴趣

除去过分满足以外,究竟什么是烦恼?在这里,我们又可以发现尚未解决和觉察的问题。

5、愉快、高兴、满意、欢欣、狂喜

需要的满足在积极、健康情绪的产生中起了什么作用?情绪的研究者们太多地局限于研究挫折在感情上的效果

6、社会效果

我们提出的有待将来调查研究的论点是,满足人的基本需要,不仅改善了人的性格结构,而且改善了他作为国内和国际环境中的公民与周围的关系

7、挫折水平

也许看起来荒谬,但在一定意义上,需要的满足时需要的挫折的决定因素。这是因为甚至要到较低的优势需要满足之后,较高的需要才会出现在意识里。

从某种意义上看,在需要尚未出现,是所谓挫折的。一个勉强维持生存的恶人不会为生活中的高级事物而费心。

几何学的研、选举权、自己城市的好名声、尊重、价值等都不会成为给他焦虑的中心,他所关心的是更基本的物质。

只有当一定量的低级需要的满足使他自己开会达到一定程度,这样他才会在个人、社会和治理的更广阔范围内感受到挫折。

作为一种推论,我们可以认为,虽然绝大数人注定要希求他们自己还不具有的东西,为大众的更大的满足而工作还是有益的。这样,我们同时又学会不指望任何单一的社会改革,但又不会低估缓慢发展的现实。

假如人一定要感觉挫折或者焦虑,那么为战争的结束而焦虑,与担心感冒或挨饿相比,前者对社会更有好处。

明确地提高挫折的层次,不仅具有这个意义,而且还具有社会意义,对于犯罪和羞耻心的层次,也可以说大约是这样的。

8、娱乐性、无目的性和随意性行为

由于长期以来哲学家、艺术家、诗人的议论,整个这一行行为领域一直奇怪地被科学心里学家所忽视。这可能是由于“所有的行为都是有动机”这一广泛公认的教条在作怪。

9、高级需要的功能自主

尽管就一般规律来说,我们在低级需要满足之后才能转向高级需要的满足,但值得观察的现象是,人们在满足了高级需要,并获得了价值和体验之后,高级需要就会变得具有自治能力,不再依赖于低级需要的满足。

人们甚至会蔑视与摒弃使他们得以过上“高级生活”的低级需要的满足,这就像第三代的富人为第一代的富人感到羞耻,受良好教育的移民的后代会对他们的未受过教育的父母感到羞耻一样。

满足的影响

(一)意欲—感情

(1)肉体充分满足和厌腻的感觉,包括食物、性、睡眠等方面,以及一些附带后果,如幸福、健康、精力充沛、欢欣、身体惬意感;

(2)感到安全、平静、有保障、没有危险和威胁;

(3)有归属感,感到是集体的一员,认同集体的目标和胜利,有被接纳和位置感,有家园感;

(4)爱和被爱的感觉,值得爱的的感觉,爱的趋同作用的感觉;

(5)自我信赖,自尊、自敬、自信、相信自己,有能力、成就、潜力、成功、自我力量、值得尊重、威信、领导、独立感;

(6)自我实现、自我发挥和自我发展的感觉,越来越彻底地发展和享用自己的资源、潜力的感觉,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成长、成熟、健康以及意志自由的感觉;

(7)好奇心的满足,更多地学习和了解的感觉;

(8)对于理解的满足,这种满足越来越哲理化,想着范围越来越广、包容性越来越大、越来越单一的哲学或宗教靠近,对于联系和关系的理解更加圆满成熟、敬畏、价值信奉;

(9)对于美的需要的满足,使人颤抖的激动,对于美的震惊、高兴、狂喜,对称感、适合感、调理感或完善感;

(10)高级需要的出现;

(11)暂时或长久地依赖和独立于各种满足物,对于低级需要和低级满足物的不断增强的轻视和独立性;

(12)厌恶和爱好;

(13)厌倦和兴趣;

(14)价值观的改进,趣味的提高,更好的选择;

(15)愉快的幸福,高兴、欢乐、幸福、满意、平静、安详、狂喜、它们的强度更大,出现的可能性更大,感情生活更加丰富、健康;

(16)狂喜、高峰体验、极度兴奋的情绪、意气风发以及神秘体验的更频繁的出现;

(17)抱负水平的改变;

(18)挫折水平的改变;

(19)趋向超越性动机和价值的运动;

(二)认知

(1)各类更加敏锐、有效、现实的认知,能更好地体味现实;

(2)改进了的直觉能力,更成功地预感;

(3)伴随灵感和顿悟的神秘体验;

(4)更多地以实现—对象—问题为中心,更少地投射和以自我为中心,更多超越个人和超越人类的认知;

(5)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改进;指变得更真实、更现实、对自己和他人更少危害性,更加全面,更加整合和具有整体性等。

(6)更具有创造性,更多地艺术性、诗意、音乐、智慧、科学;

(7)更多少的刻板得像机器人一般的习惯,更多陈规和旧框框,更少强迫性的标签化;通过人为的范畴和陈规更好地感知个体的独立性;更少非黑即白的二分法;

(8)许多更基本、更深刻的态度;民主、对全人类的基本尊重、对他人的爱,对不同年龄、性别、种族的人爱和尊重。

(9)更好选择和需要已熟悉的事物,特别是在重要的事情;更少惧怕新奇和陌生的事物;

(10)更大的无意学习和潜伏学习的可能性;

(11)更少需要简单事物,更以复杂为乐;

(三)性格特质

(1)沉着、镇定、平静、内心安宁(与紧张、不安、不愉快、心绪恶劣相对);

(2)慈善、友爱、同情、无私(与残忍相对);

(3)健康的慷慨;

(4)宽宏大度(与狭隘、卑鄙、渺小相对);

(5)依靠自己,自尊、信心、信任自己;

(6)安全、宁静感、无危险感;

(7)友好(与基于性格的敌意相对);

(8)对挫折的更大的忍受力;

(9)容忍不同意见,对不同意见感兴趣,接受个人差异,从而不在有成见和一般性的敌意(但仍然留有判断力),更崇高的兄弟、同志感情以及兄弟般的爱,对他人的尊敬。

(10)更具有勇气,更稍有畏惧;

(11)心理健康以及它的所有产物,远离神经症、精神变态人格,也许还有精神病;

(12)更加深刻的民主(对值得尊敬者无畏和真切的尊敬);

(13)松弛、更少紧张;

(14)更加诚实、真诚、正值,更少假话;

(15)更强的意志,更能从责任中得到享受;

(四)人际关系

(1)更好的公民、邻居、父母、朋友、爱人;

(2)政治、经济、宗教、教育方面的进步和开放;

(3)对于妇女、儿童、雇员以及其他权利较小的少数派或者团体的尊重;

(4)更加民主化,更少权威主义;

(5)更少无缘无故的敌意,更多地善意,对他人更有兴趣,更容易与他人趋同;

(6)选择朋友、爱人、领导等时有更高的趣味,对人们有更好的判断力,成为更好的选择者;

(7)更吸引人,更加美丽,更好的人;

(8)更好的心理治疗师;

(五)其他各类

(1)改变了关于天堂、地狱、乌托邦、美好生活、成功与失败等的图景;

(2)走向高级价值,走向高级的“精神生活”;

(3)有所表达性行为的变化,如微笑、大笑、面部表情、风度、步态、笔迹、趋向于更富有表达性的更少做作的和模仿的行为;

(4)生活的更替、倦怠、睡眠、安静、休息、清醒;

(5)充满希望、关注未来(与心情不佳、冷漠、无精打采相对);

(6)梦幻生活、幻想生活、早期记忆的变化;

(7)基于性格之上的道德、伦理、价值观的变化;

(8)摆脱了患得患失的生活方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2,080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422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630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554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662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856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014评论 3 40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752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212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41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687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47评论 4 33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973评论 3 31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77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06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406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576评论 2 34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