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一本书》-(2)

概述:阅读的层次

1、基础阅读(基础性)

2、检视阅读(时限性)

3、分析阅读(全盘性)

4、主题阅读(分析性)

一、阅读的第一个层次:基础阅读

基础阅读的四个阶段:

1,阅读的准备阶段(0-6岁);幼儿园

2,识字阶段(会读一些简单的读物)小学

3,词汇的增长及课文的运用-初中

4,成熟的阅读者,初中毕业了

总结:我们自己都属于初中毕业阶段,读书会划线,标重点,还没有超越基础阅读的范围

二、阅读的第二个层次:检视阅读

(一)有系统粗读和略读:用快速浏览的方式来阅读一本书,了解其中的思想,来确定是否下一步阅读

1,看书名页,然后看序

2,研究目录页

3,书中有索引也要检阅

4,出版者的介绍

5,挑目录中几个跟主题息息相关的篇章来看

6,最后一步把书打开,快速的读,不用逐字理解,最后三页要看完。

(二)粗浅的阅读

1,速度(快慢合适)训练眼睛跟着手指移动看书,知道手速增加至原来的2到3倍

2,理解:专心不等于理解,

3,摘要:在阅读一本书时,慢不该慢到不值得,快不该快到有损于满足和理解。

总结:运用这个系统的6步法,先大概的了解一本书的主题,挑重要的章节快速的阅读下去,跳过读不懂的环节,再难的一本书,也可以用检视阅读的方式,第一遍读完,快读阅读,才知道这本书要不要继续深入细读。

三、如何做一个自我要求的读书者

四个问题:

1、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什么?

2,作者细说了什么,怎么说的?

3,这本书说的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4,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

如何让一本书属于你自己

答案是:用自己的话把这本书的内容说出来,讲不出来,其实是没有理解透。

如何做笔记

结构笔记、概念笔记、辩证笔记

培养阅读的习惯

技能 就是按照规则不断地练习最后养成习惯

总结:这一章中,读书要带着思考去读,这本书讲的什么,作者的主题,以及我为什么要学这本书,最后运用各种笔记的方法记录所学的内容,在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来,或者讲出来,才算真正的读懂了一本书。

运用这个规格来联系如何阅读一本书,最后有提高,才有收获。

三、阅读的第三个层次:分析阅读

第一个规则:分类,你一定要知道自己读的是那一类书,而且越早知道越好

分类有:虚构的小说类,传达知识、说明性的论说类

理论性和实用性 理论性是告诉你这是什么。实用性是告诉你怎么去做

第二个规则:用一句话,或是几句话来叙述整本书的内容

第三个规则:列大纲(运用公式去把本书写出骨架及血肉)

将书中重要篇章列举出来,说明它们如何按照顺序组成一个整体的架构

第四个规则:找出作者要问的问题,或者要解决的问题

                                                以上是分析阅读的第一个阶段


第五个规则:找出关键字,专门用语

第六个规则:将本书中最重要的句子圈出来,找出其中的主旨(用自己的话说出来,用不同的用语说出同样的意义)

第七个规则:通过关联的句子,架构出这本书基本论述

第七个规则:找出作者的解答

以上是分析阅读的第二阶段



总结:分析阅读的阶段是第三阶段,超越了检视阅读,要问自己,这本书的内容,解决了什么问题,我怎么去叙述这本书,以及能否用自己的话说出书中的意思。并且可以复盘列出大纲。

最后书中的一句话是这样的:一个读的很广泛,却读不精的人,与其值得赞美,不如值得同情。

很多书要精读,但是大部分书只要浏览一下就好了。运用阅读技巧。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