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单位路上马路两侧的白桦树叶子终于黄了,一树一树的看过去像是被谁用刷子挑染过特别壮观。
这是鈡晓晓最喜欢的时候,她喜欢踩在铺满叶子上的厚重感,天气好的时候抬起头看着湛蓝的天空,望过去满眼的金黄。
可惜昨晚刮风了,剩下半树凌乱在风中瑟瑟。
她忽然想起昨天跟人聊天说起的上海。
在半吊子文科生鈡晓晓的印象里,上海虽然是个特别发达的城市,但她特别井底蛙的觉得,这个寸土寸金的城市,应该面积不太大,于是她被朋友无情地耻笑了。
上海诶,是世界上规模和面积最大的都会区之一诶!
她无赖地回应,唔,不管了,爱多大多大,跟我也没啥关系,哼!
然后还是颠儿颠儿去问了百度,她知道,这个井底蛙她是当定了。
自以为是。这个词现在嘲讽般地闪现在脑海里。
鈡晓晓明白自己这几年丢下的东西太多了,不要说英语,就连基本的汉语常识都忘得七七八八,古文那就更不必说了,完全把诗圣、诗仙忘了个精光,还把李贺的作品安给了范仲淹。
地理、历史,当年上学的时候就一直云里雾里,经常健忘的鈡晓晓只能靠着自己胡诌乱造的本领,勉强撑过了高考,她以为这样就能万事大吉,没想到后面还有国考、还有综合素质。
这些被称之为常识的知识,对她来讲,简直就是记忆深坑,完全抓不到要领。
她收回仰望天空的视线,默默踢着脚下散落的叶子。
是时候作出改变了。到了现在她终于能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知识是学给自己的,真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时候,就不只是“恨少”这么简单了,你连可怜的那一点“少”,都已经连本带利还给当年尊敬的老师了。
她也才真正的认识到,纯粹的知识积累阶段只有小学到高中的这个关键期,资本积累的越扎实、敦厚,就越能在大学期间厚积薄发。大学其实是个释放自我的阶段,每个经历过高考的学生都经历过某种老师的箴言:等你上了大学之后,就会有大把的时间去挥霍。
于是,听话的学生们到了大学就真的放松下来,挥霍起来,释放自我起来。他们觉得大学就应该是这个样子,这是当年教我们的老师讲的。
但大学的真正作用,是在各项活动中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表达能力、总结能力、团结能力等各种为人处事的方式方法。当然不可否认,有些专业技能和专项技术是在大学期间从零开始学起,但大部分的学习素养是在中学、乃至小学阶段培养起来的,然后在大学期间得以运用和发挥,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和擅长点。
往往就是在这个期间,人和人之间就会拉开差距,慢慢走入自己的人生轨迹。
想到这里,鈡晓晓叹了口气。
人,还是需要不断学习的啊,学习虐我千百遍,我待学习如初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