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复老师书里说,平衡才是最好的养生,饮食,睡眠,运动,压力,正向思维。 不用非得达到100分,至少得60及格,80优秀。反思了一下,正向思维可以靠读书来习得,保持。运动我确实做的很不够。每天坐办公室,上下班靠车,回家不是床就是沙发。
天气越来越暖和,晚饭后换好衣服出门散步。准确的来说是健走。戴上耳机,听着喜欢的书,健步如飞,走在大街,公园,看万家烟火,看公园里大家的闲散,悠然自得。这一个小时的独处时光是如此难得又美好。无法坚持每天,至少每周3-5次吧。
本来我是邀请小林跟我一起出门的,他说不想出门,我说那我自己出去走走,他也不乐意,勉强跟我出了门。到了楼下,他又说不想走。我就说那你回家吧,我自己走会。8点回到家,他还没回来,打电话叫他回来后,他显得气急败坏。说在小区转悠了一个小时,找不到我。我说你如果想找我可以给打电话啊,但你没有,其实还是不想找我啊。然后他开始一会说还要跟我出去走,我说可以啊,我去换衣服,他又不干了。这样的对话反反复复。焦躁和情绪化。我一直非常不喜欢他这样反反复复的无理取闹行为。经常说要的是他,说不要的是他。说去打球的是他,坚决不去打球的也是他。要不要,打球不打球这些其实都不重要,生气的是他反复拉扯,极度较劲的行为。分别用DEEPSEEK和豆包做了一下行为分析,感觉前者更理性,后者更感性。就像一个理科生和一个文科生的对话。但是都很有道理,互补。
DEEPSEEK:
1. **依赖与独立的矛盾**:孩子可能既想依赖你,又想表现独立性。当你提出出去走路时,他不想去,但当你决定自己去时,他又感到不安,选择跟随。这表明他既想独立,又害怕失去你的陪伴。
2. **情绪波动**:孩子的情绪容易波动,尤其是在面对选择时。他可能无法明确表达自己的需求,导致行为反复。比如,他可能既想出去玩,又觉得累或不想动,这种矛盾让他情绪不稳定。
3. **寻求关注**:孩子的反复行为可能是为了引起你的注意。当你决定自己走时,他可能感到被忽视,因此通过闹腾来吸引你的关注。
4. **控制欲**:孩子可能试图通过控制局面来获得安全感。他不让你换衣服、反复要求出去或不出去,可能是为了掌控情境,缓解内心的不安。
5. **缺乏情绪调节能力**:孩子可能还不具备有效调节情绪的能力,面对矛盾需求时,情绪容易失控,导致行为反复。
### 建议:
- **耐心沟通**:尝试理解孩子的真实需求,帮助他表达感受。
- **提供选择**:给他有限的选择,帮助他做决定,减少矛盾。
- **保持冷静**:面对孩子的情绪波动,保持冷静,避免加剧冲突。
- **建立规律**:通过日常规律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减少情绪波动。
通过这些方法,你可以更好地应对孩子的情绪和行为。
豆包:
逆反心理
孩子一开始不想出去走路,可能是因为刚吃完饭想休息或者有自己想做的事情,比如玩玩具、看动画片等。当你说自己走时,他不高兴可能是觉得被忽视或者被“威胁”,产生了逆反情绪,不是真的想出去,而是不想让你按自己的想法做。
依赖心理
虽然孩子不想出去,但又不想让你独自离开,他习惯了有你陪伴,当你真的要自己走时,他内心会有不安和害怕被抛弃的感觉,所以跟着出去。
矛盾心理
到了楼下说要回家,可能是他本来就对出去走路这件事很纠结,既不想违背你的意愿,又确实不太想走路。你自己走了之后,他可能又觉得一个人在外面或者回家都不合适,所以在外面待了一个小时。
情绪发泄心理
回家后反复闹腾要出去走,又不让你换衣服,喊着出去又喊着不出去,这很可能是在发泄之前积累的不满、委屈等情绪,他自己也不清楚到底想要怎样,只是通过这种矛盾的行为来表达内心的烦躁和不安。
寻求关注心理
孩子希望通过这种看似无理取闹的行为来引起你的关注,让你重视他的感受和需求,想确认自己在你心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