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翻《史记·萧相国世家》,看到秦代东陵侯召平(也作邵平)的故事。秦朝东陵侯召平,在秦灭亡后沦为布衣,隐居在长安城东南的青门之外,种植甜瓜谋生。召平所种之瓜味道甜美,时人谓之“东陵瓜”,后来人们就用“东陵瓜”,来借指弃官隐居的田园生活。三国魏阮籍《咏怀》诗之八就曾经说道:“昔闻东陵瓜,近在青门外。”隐晦地表明他要学秦朝东陵侯召平,不与司马氏合作的心迹。唐人诗作中,经常使用这一典故,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等诗人多有涉及。宋梅尧臣《和韩五持国乞分道损山药之什》:“不种东陵瓜,不利千畦韭。”讲的又是另一种人生态度,既不超然世外,孤芳自赏而归隐田园,又表明自己出世为官,决不营谋私利。
由“东陵瓜”联想到电视上的一则广告,是四川邛崃宣传的“文君酒”。广告词曰:“一曲凤求凰,千载文君酒”。这则广告词,借用了我国一个家喻户晓的与酒相关的爱情故事。汉武帝时冶铁世家卓王孙女儿卓文君,十七岁新寡,住在娘家。聪慧美丽又精通诗文音乐的卓文君,对相貌堂堂、才华满腹的司马相如一见钟情,被他的一曲《凤求凰》迷住了,向司马相如大胆表白,可是她的富翁父亲强烈阻挠。卓文君凭着自己对爱情的憧憬,对幸福的追求,以非凡的勇气,毅然与司马相如私奔,到邛崃(古称临邛)当垆卖酒为生。生活艰难,但两人感情甚笃,最终卓王孙做出让步。这个流传至今的爱情故事,反映的是最浪漫的私奔佳话,表明了男女主人公旨趣的相投,知音的默契。四川邛崃人取当地酒名为“文君酒”,也算是很好地利用了本地历史名人的广告效应。
瓜和酒,都是以人名物,故事涉及到为官进退和爱情信念,人物与事迹一起流传千古。不过,事关为民造福、收复疆土的人物和故事,其流誉后世,广泛传播,则更加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江苏境内黄海之滨有一条“范公堤”,也是千古美名流传至今。公元1024年(北宋天圣二年),范仲淹在兴化为官时,看到黄海一线连年海潮肆虐,经常冲毁庄稼民房,老百姓苦不堪言。于是上书朝廷,动员民力,主持修建捍海堰。从楚州盐城经泰州海陵(今东台)、如皋至通州海门,形成一条抵挡潮水、保护耕地和百姓生命安全的海堤。老百姓感念范仲淹恩德,称之为“范公堤”。后来,元、明、清、民国,一直到新中国,范公堤多次维修。随着黄海泥沙淤积,海岸线不断东移,“范公堤”现在已成为沿海的一条重要交通动脉。但是,历经千百年,“范公堤”的名称,人们还一直挂在嘴边,至今念念不忘。
“左公柳”更是名满华夏,十分响亮。十九世纪下半叶,晚清重臣左宗棠收复新疆,带领湘军一路向西开进。他率领湘军来到西北大漠,感到气候干燥,寥无生机,遂命令筑路军队,在大道沿途、宜林地带和近城道旁遍栽杨树、柳树和沙枣树,名曰“道柳”。其用意在于巩固路基,防风固沙,限制戎马漫行,同时有利于行人遮凉。凡他所到之处,都要动员军民植树造林。后来人们便将左宗棠部属所植柳树,称为“左公柳”。他在收复新疆、保证国家版图完整的同时,改造环境之功,亦为后人所津津乐道。
在中国历史上,这种具有纪念、怀念价值的以人名物的情况,还有许多。像地名有山东禹城市,纪念为治水“三顾家门不入”的大禹;广东中山市,纪念推翻封建帝制的伟大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杭州西湖有“白堤”、“苏堤”,纪念在杭州留下政绩和美誉的白居易、苏轼等等。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古往今来,人们习惯上用“政绩”一词,来反映为官者任上的作为。一些人的政绩工程从人民利益出发,给人民带来福祉,一些人的努力改变了历史走向,推动了历史车轮前进,人们永远都不会忘记。(2023年3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