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赴美好生活是人类共同的向往。
从“活着”到“活好”听上去也似乎是每一个人都可以达到的人生状态。
但,其实,未必。
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人从“活着”迭代到“活好”,有的人却从“活好”又“跌代”到“活着”。
这其中原由,如果抛开大环境的影响,其核心则可归结为“你如何与自己和解?如何对自己的幸福负责?”
英国畅销书作家理查德.泰普勒的新书《从活着到活好:美好生活的100条法则》,他基于自己多年的观察和实践,从多维度的角度给读者总结了如何培养自身积极的生活态度,收获内心的安宁,成为人生赢家的100条法则。
何谓“美好生活”?
当你对自己的生活大体满意,这样的一种生活状态则可称为“康乐”“健康”或“美好生活”。 作者在书里告诉我们。
生活有起有落,一个人也无法每天24个小时都处于一种幸福的状态。世上并没有永恒的幸福,所以幸福的时光才让人感到弥足珍贵。
人们忙碌,忙于学习、工作、家庭、社交等。每个人的世界被各种需求占据,心灵无法喘息。
如果自己的一隅地无法保持身心健康、感到舒适及满足,将没有力量去应对生活中的风雨。身体机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衰退,只有照顾好自己的心理和情绪,才能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所以,作者认为,身心健康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它们是1,工作、学习、家庭、社交等其它方面是1的延伸。如果没有1的存在,一切归零。
三个保持
在书里,作者提供了如何获得美好生活的100条法则,内容包括了生活中的平衡、自信、运动、消遣、饮食、学习、育儿、工作、退休等11个方面。
看起来,这些法则已经涵盖了一个人一生的生命轨迹,非常的全面。
同时,作者也强调了,这套法则并不是一些实用的小技巧,而是一套指导原则,它的功能是启发我们回观自己。比如,审视自己的内心,了解自己如何工作、思考及感受。
“保持平衡”“保持自信”“保持进取”这三个理念贯穿于全书之中。
作者认为, 我们要做好活在过去、活在当下与活在未来的平衡。
从过去中获取成功经验,吸取错误教训。活在当下,尽享此刻,乐趣无穷。未雨绸缪,展望未来。
三者各有其好,都能给人带来满足和快乐。但我们需要修炼的是,在哪种情境中该以哪种心态去应对。
这,听起来颇有灵活度,但也是提醒我们在思考问题或是做计划时要考虑全面。也可说,作者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思维模式。
再者,剖析自己,认识你自己这是建立自信的基础。当你有了稳定的价值观及信念,对于来自他人批评你的行为举止时,你才能内心自有定见,真正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淡然处之。
最后,无论你是在学生时代,抑或是已经步入工作,或者是已经退休,都不要放弃学习。学习你喜欢的任何东西,并从中收获成就感,这份来自精神上的愉悦,是物质替代不了的。
作者泰普勒在英国被誉为“个人成长导师”,也是畅销书作者。这本《从活着到活好》是“泰普勒人生法则系列”图书中的一本,这套丛书颇受读者喜爱。
阅读着文字,你仿佛听到作者那鼓励似的沟通话语:“Oh Dear, 你很优秀,你真的很棒!你只是目前陷入了困境,需要休息一会儿,重新补给能量。我相信你一定能依靠自己的力量重新振作起来,重构你的生活。”
你看,字里行间里,都透露着作者对读者的关爱。这,就是作者文字的魅力,平实、接地气又充满力量。
当然,法则只是法则本身,只是你我的一根辅助型拐杖,而美好生活终需我们自己去构建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