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观点里每个人都有战略思维,区别就在于战略的思维能力和执行能力。战略的思维能力来源于:内在的格局和外在视野;战略的执行能力来源于:勇气和战术能力。
上课时我喜欢问大家一个问题:孩子年满18岁,我们会让孩子赶快去挣钱,还是更想他们上完大学再工作?大多数的小伙伴都不太愿意孩子18岁就出去工作。当然,也有少部分小伙伴觉得会根据孩子的意愿来安排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不会强求。
我会问:为什么?18岁或者更早工作不是可以更早赚钱吗?念完大学花的钱可能比前面12年的学费都高呀!
要让孩子上大学的小伙伴就会各抒己见:不上大学不好找工作,太早接触社会不好,没有足够的知识做什么都不行,孩子还不够成熟等等……
我说:这些都是都出于对担心的表达,如果转变成正向表达当会是怎样呢?
如果我们的表达是:“让孩子在未来更有竞争力”,会不会更好?
是的,我们之所以会付出精力、金钱、时间让孩子上4年大学,就是为了让孩子在未来拥有更强的竞争力,让孩的未来生活更好。如果出国念书,我们会觉得会有更大的竞争力,那样投入也会更高。如果我们是那种愿意跟随孩子意愿来安排的学习、生活的父母,一定是的在心里觉得培养孩子的自主选择能力,并为选择负起责任来是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这是孩子未来独立生活的能力。所以,不论我们做了怎样的选择,我们都会为这个想法和判断付出时间、精力和金钱,期待在未来有收获——这,就是战略思维。
战略思维是我们对未来世界发展的判断,通过自身的经验和外部的环境结合,对原有事物的发展作出判断。然后投入的资源加以准备并将希望寄于自己在未来能规避风险或赢得先机。这种能力是人类特有的能力,是对未来长远的规划。
战略思维的能力首先要有内在的格局,然后要有外部的视野,这样才可能作出真正有效的判断。格局是个很抽象的事,我的理解就是在你心里能不能放下“我”的执着,把更多的人和体系包容进来,格局会变得越大。换句话说,一个家长思考孩子的未来如果只是关注自己的感受就是格局小,一个企业发展只关注自己的收益就是格局小。对企业来说把客户价值充分考虑进来,再把合作伙伴、行业伙伴、地区经济、国家、世界依次纳入思考就是将格局不断在放大。
内在的格局放大了就要结合外部的视野,打开视野最好方式就是不断学习。学习要注意两点:1、充满好奇且放下评判。为什么要充满好奇放下评判?因为我们会习惯呆在自己的舒适区,当某些我们不熟悉的领域或与价值观冲突的新鲜事物发生时,我们的潜意识会开启自我保护模式,这可能让我们失去很多学习的机会。
比如:很多年前我对金融是有很强烈的评判,觉得这些都是虚的,实业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几年前当我想把寻路魔创学院干成一件大事的时候,发现金融思维在未来是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这才开始认真的了解和学习,发现了金融模式里诸多的乐趣。
2、建立体系性思维。现代社会用知识爆炸的说法已经不能形容我们的境遇,我们生活在一个知识碎片的时代。学习碎片的知识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相互矛盾、二元对立,因为碎片知识是在大系统中的一个微小的板块,所以带来的问题是存量为王还是流量为王?是营销为王还是产品为王?这些碎片式的商业知识、不断更换的流行商业语言往往把创业CEO们搞得团团转。
当我们建构了完整的商业体系性思维,就能很好的将存量、流量、产品、营销等等问题结合起来思考,这才能把碎片按放在合适的位置,学习更高效。
我的老师罗伯特.迪尔茨常年顾问于谷歌、迪斯尼、汉莎航空、苹果等公司,通过25年时间研究的“卓越元素解码”体系就是一套创业CEO们需要具备的完整商业思考体系。新一代企业家的SFM模型、唤醒集体智慧的团队合作模型、醒觉领导力的领导力自我成长模型,都是可以帮助我们体系化思维的完美工具。
有了内在格局+外部广阔视野,创业CEO对时代的洞察力自然会大幅度提高,战略的思维能力也将大大提升。
明天我们来说说关于战略上的执行能力。
每天一条实践分享,欢迎关注我的简书,我是「寻路魔创学院创始人」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