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翔老师曾说过:“人在最有魅力的时候,那就是不关心周围的一切人和事,也不关心别人的评价和看法。”
生活中,我们往往难免受周遭的声音所牵引,若深陷他人眼光与期望的泥潭,便悄然落入了无形的局。
人生如棋局,能洞察棋局者,深谙局势之微妙,能于困境中寻得生机;
能掌控棋局者,善于谋篇布局,能赢得一时之荣耀;
但唯有不入局者,超脱于世事纷扰之外,以超然的心态审视一切,最终能达到至高无上、心境澄明的境界。
一、不入他人的局,方能树立边界
《灌园记》中讲: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
共情他人的处境,想要伸手相助,尽己所能的去帮助对方,看似是善意之举实则会把自己牵扯进无端的是非之中。
媒体人@何森堡讲过表弟的一个故事。
2012年,何森堡大学毕业,削尖了脑袋,要往大城市挤。
三年之后,凭借一副好口才,他在大城市混得风生水起,薪资也一路水涨船高。
彼时他的表弟正在老家,有着一份稳定的公务员工作,日子过得很是清闲。
但在何森堡眼里,他觉得表弟年纪轻轻而且还有能力,就应该去北上广学些本领~
于是每次碰见姑妈和表弟,他都极力劝说,让他和自己一切去北京闯荡~
后来在何森堡三番五次的劝说下,表弟终于辞职,离开老家来了北京。
但令人诧异的是,弟弟在北京不仅没挣到钱,甚至差点患上抑郁症。
以前在老家,他喜欢和家人朋友待在一起,工资虽然不高,但也能解决温饱。
可到了北京,工作的压力生活的孤独,无一不让他心力交瘁。
两年下来,本领没有学到不说,性格反而变得郁郁寡欢了。
后来姑妈见自己的孩子不仅工作没着落,整个人也颓废了很多,一天晚上,她就在家族群里,狠狠数落了何森堡一顿。
说他教唆表弟辞了公务员,还害他落得如今这样~
而她这一顿数落,又气坏了何森堡的爸妈,还扯出上一辈的不少恩怨。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命数,过多介入别人的课题,无疑是打破彼此的边界,让自己和他人的能量都陷入混沌之中。
要知道,适度帮助是善意,过度帮扶则是灾难。
毕竟每个人的日子要他自己过,人生之路要他自己走,我们能做的就是不入他人的局,在体面而有边界的相处中,做好自己。
二、不入自己的局,方能清醒自持
很多时候限制一个人成长的,往往是自己固有的思维认知。
拿起手机,各种app推送的全都是你想买想看的东西;
面对问题,总是用同一把锤子来处理解决;
身边的人,也都是和自己性格脾气相投能聊到一块的;
用熟悉的方式,去生活去工作去处理问题,那我们看到的,永远都是熟悉的那些东西。
久而久之,我们就会错误的认为,世界就是按照自己的喜好来运转,自己什么都懂什么都知道。
庄子《秋水》的篇章里面有这样一个故事:
秋雨时节到来的时候,山川的水进入了黄河,河流汹涌,两岸浩渺。
河神这时特别欣喜,觉得天地间最美好的东西,都聚集在自己这里了。
但当他顺流而下,向东行驶的时候,到了北海之后,放眼望去才知道,大海才是真正看不到尽头的。
于是河神改变了自己洋洋得意的面孔,对着北海神感叹着说:
“听了那么多道理,又活了那么久,就以为自己已经知道了一切,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啊。”
这时北海神说:“
不要和井底之蛙说大海的事,因为他被井底下小的空间所局限;不要和只能活在夏天的虫谈论冬天的冰,因为它受时间所限制;不要和孤陋寡闻的人论道,因为他受的教育有限。
现在你摆脱局限,看到大海就认识到自己的粗陋,那么就可以谈论大道了”。
很多年前,人们觉得,地球是方的,那时谁要说地球是一个球,就会被当成疯子。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人到了一定的年纪,就是要成家立业结婚生子,如果你说自己不结婚不生子,那就是大逆不道。
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所以你看,用固有认知来看待这个世界,就相当于在大脑中筑起一道无形的墙,凡是符合认知的就接纳,不符合的就会被否定。
久而久之,身边的一切都在预期之内,都让自己舒服自在,可这样的环境中待久了,就会如同温水煮青蛙,不仅难以看清自己,也会逐渐迷失在自己设置的棋局之中。
三、不入人性的局,方能内心澄明
人性是什么?
人性是:贪婪、虚荣、自私、懒惰、冲动.......
如果顺从人性,步入人性提前设好的棋局,只会让你一步一步走向平庸,甚至颓废。
想想你有没有这样的时候:
当准备学习时,不自觉地刷了一会抖音,然后打开微信翻看朋友圈……于是几个小时过去了,书始终没拿起来,而至于刚才看了哪些内容,可能什么印象都没有~
当被人无端指责、诋毁,内心的怒火熊熊燃起,于是和对方在言语上较量在情绪上撕扯,可到最后,不仅没能为自己赢得什么,反而还惹得一肚子火~
发现了没,人性就是这样:
当你一旦处于闲适状态,偷懒的念头便会悄悄萌生,它会让你懒惰成瘾,日渐荒废~
当你一旦进入自己的舒适圈,就会逐渐享受不愿轻易改变,于是沉醉于当下的享乐,让成长停滞不前~
当你一旦被情绪干扰,就会成为情绪的奴隶,它会像恶魔一样左右你的判断,干扰你的思维,最终让你靠近愚不可及的边缘。
因此,一旦搅入人性的棋局之中,必然染上一身污浊,再难脱身。
逆着人性,不入人性的局,方能内心澄明。
想想那些有所成就的人,其实都是反人性操作的,他们勤劳,自律,刻苦,努力,冷静。
《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当年明月为了写出好的作品,
别人上班看报聊八卦,他奋笔疾书记录着一些有趣的历史故事;别人下班呼朋唤友吃吃喝喝,他把自己关在狭窄的房间里,沉浸在历史往事中,每天伏案在桌,笔耕不辍。
曾国藩从职场菜鸟到位极人臣,他的职场晋升是“十年七迁,连跃十级”,让他快速“破圈”之法,则是他为自己立下的无比严苛的十二条军规:
“主敬、静坐、早起、读史、谨言、养气、保身、日知其所无、月无忘其所能、作字”,
曾国藩一生都严格遵循12条日课的规矩,有恒有序的坚决执行,最终在仕途上成为赢家。
因此,要想自己与众不同,就不能顺应本能搅进人性的局,而是要逆着人性,自律修身!
四、写在最后
查理·芒格说:“无论何时,如果你觉得有东西在摧毁你的生活,那这个东西就是你自己。”
而不想让自己处于混沌之中,最关键的就是不入局。
不入他人的局,才能守得内心一片安宁,不被别人的因果干扰;
不入自己的局,才能突破思维的桎梏,见到全新的世界,看到真正的自我;
不入人性的局,才能出类拔萃,逆流而上,成为真正的人生赢家!
因此,不入局才是一个人最顶级的强者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