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漠中的鸵鸟遇到危险时,它总会把头埋在沙堆里,以为自己看不见就安全了,这就是所说的鸵鸟心态。
寓意形容遇到问题消极逃避,自欺欺人。
埋头只能暂时逃避现实,解决不了问题,它只是为我们制造了一个厚重的“茧”,加重我们内心的挫败。
《逃避不可耻,但没用》的作者是丹尼尔·F.格罗,他是一名资深的临床心理学家。他是精神病学和行为学副教授,美国南卡罗来纳医药大学科学和心理学项目经理,就职于查尔斯顿的拉尔夫约翰逊VA医疗中心。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很多和你有着同样困扰的朋友,跟随作者,通过以周为单位的实践练习,观察、记录自己的日常行为和心理状态,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摆脱回避行为,实现自我疗愈。
本书还配有一本《摆脱“习惯性逃避”》练习手册,可以边阅读边配合练习手册来实操,不断提高自己暴露疗法的百分比,打破自己心里的“茧”。
反复练习是暴露疗法的关键要素之一。
书中分别从场景回避、身体回避、思维回避和积极情绪回避给大家做了一系列直面逃避的方法,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场景回避和积极情绪回避。
场景回避。
有一位在机场工作的朋友,有一次坐机场大巴车下班,空间密闭,空气不流通,坐了没多久,她就出现了头晕呕吐的现象,特别难受。
之后,她一看到大巴车心里就发怵,之前不好的坐车感受就会从脑子里涌现出来,从此就回避不坐大巴车。
我们常见的解决方式是吃晕车药,上了车就睡,但也有吃了晕车药不凑效的时候,那怎么办呢?
接下来我们可以用暴露疗法来练习,每周上班都坐大巴车上班,不要刻意回避,不坐其它交通工具。
首先,要让她确定即使再出现头晕呕吐,对她的身体没有其它伤害,才能让她再次去场景暴露练习;然后,上车后她可以做些分散注意力的事情,如听听音乐或者吃点瓜子或者吃点其它小零食,来缓解紧张的情绪;最后,她的暴露练习体验感越来越好,很少或者不再出现头晕呕吐的现象了,慢慢消除了对坐大巴车的恐惧,而是慢慢的她又喜欢上了做大巴车去上班,让她的生活慢慢地步入了正轨。
只有主动面对困难,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出路。
积极情绪回避。
我们常会被情绪控制,而不是很好的控制情绪,积极情绪回避行为不是由消极情绪引发的,而是因为缺乏积极情绪如感觉麻木不仁或者冷漠、缺乏动力或内驱力而导致的。
如去参加多年未见的同学聚会,刚开始去时满怀期待,但是到了现场却发现给你预想的并不一样,甚至感觉无趣,下次的同学聚会你还会去参加吗?
我们会找各种借口推掉聚会,甚至对这件事或者同一类的事情都会采取回避行为。
回避和自我孤立行为控制了你的生活,并带来了你所有的消极情绪,但这一局面不是一气呵成的,而是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
当然,我们在进行暴露练习时,完成度只完成了50%,我们想要让自己提高完成度,就让我们来快速查看“回避场景记录工作表”、治疗目标和暴露规则很有帮助;同时,你需要回顾“暴露练习追踪工作表”中所记录的进步,以此为指导,帮助你选择在何处提升难度、重复练习,以获得更多的正面启示。
找到积极想法和消极想法之间的平衡点非常重要,我们常说爱笑的人运气不会太差,其实,拥有积极情绪的人运气也不会太差,只要能调动起你内在的积极情绪,相信你会离喜欢的自己越来越近。
当然有人还会受身体病痛或者睡眠障碍的影响,在做暴露练习时会影响你的活力、降低你的动力和内驱力。拥有这些症状的你也不用担心,因为书中的事例也像我们证明了,调整暴露练习之后,效果也是很让人欣喜的。
写在最后:
《逃避不可耻,但没用》这本书让我们勇敢面对心里的“小怪兽”,我们不要一遇到困难就做沙堆里的鸵鸟,而是勇敢的做暴露练习,实现自我疗愈,做自己想做的自己。
坚持到底,不断挑战回避行为,你最终会发现自己的世界变得越来越美好,眼界变得越来越开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