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教授讲述了一个小故事,Tal在吃饭的时候碰到了他的学生,他的学生说:你要注意你不开心的情绪,小心被我看到哦。
Tal当时感觉很奇怪,这个学生认为自己是教积极心理学就意味着不会悲伤,也不会难过,但现实不是这样的。
我们作为人,就一定会有负面的情绪,哪怕是很向Tal这样的人,这个学生本质上就是无法接受这样的一个现实,否定自己的人性。
我们生活中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做到早起,意味着不能再去睡懒觉;做到自律,意味着无法再偷懒;要减肥,意味着不能再偷吃美食。
这些行为都是一种完美主义的表现,即任何事只有两种可能,非黑即白。
要不成功,要不失败,完全没有中间的可能。
可是偷懒、有情绪、吃美食,这些都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本能,并不可能完全地根除,当我们否定它其实就是压制住我们内心的情感。
哈佛的教授丹尔尼.瓦格纳做出的悖论研究表明:当我们压制内心真实的情感时,这个情感就会更加强烈。
在我们小的时候,我们从来不去压制住自己各方面,情绪的好坏都写在脸上,所以我们得到的快乐从不打折。
长大后我们意识到别人会关注我们,我们会在意面子,所以会把我们的某一方面压制住,不让它释放出来,但代价就是我们失去了活力、幸福感和创造力。
而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允许自己作为一个普通人,想偷懒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不要觉得是一种愧疚感。如果要决定早起,结果却偷懒了,没有关系,第二天接着早起就好啦,我们要做的就是要保持这两者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