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个主题来自于樊登讲的一本哲学入门级书籍《生活的哲学》。其中谈到了好几个学派:斯多葛学派,伊壁鸠鲁,犬儒主义。对我启发最大的应该斯多葛学派。之前也曾听过樊老师讲这本书,但是由于最近自己身上发生了很多事。无论工作和生活都碰到了许多问题。在逆境中听这样的书,感受会更加深刻。樊老师开篇就说了,哲学可以让我们在逆境中找到生活的意义,生命的价值,帮助我们走过那些坎。
“人不是被事物的本身困扰,而是被他们关于事物的意见困扰” 这句话出自于一位当过奴隶的哲学家:爱比克泰德。它直接影响了一个人,这个人创建了ABC情感模型,一种认知行为疗法。并且用这种疗法帮助许多人走出了各种心理疾病。这个人叫阿尔伯特。 埃利斯。A这个认知行为疗法的核心是:我们接受一件事(A)接着去理解它(B)然后本着这种理解感受到一种情绪反应(C)。
当一件事让你产生了不好的情绪,比如说愤怒,难过,压抑,紧张,痛苦,愤恨,懊恼。我们通常想要做一件事就是改变这件事本身。举例:小孩早上赖床不肯起床,速度很慢,总是喜欢拖拖拉拉了。你会一直想要去改变这件事,你会想各种方法去尝试让他早点起床,让他做事情不要拖拖拉拉。但是这件事始终就没有办法被改变,无论你用哪种方法,他永远都是这样。你觉得自己做了那么多,但是他还是这样,你觉得无法容忍,你会生气,会吼叫,会打骂。第二天你的解决方法是什么?你希望自己帮助他去改善拖拉的毛病,但是事实是没有办法被改变,他还是继续拖拉磨蹭发呆。这个就会变成一个长期困扰你的问题,每天早晨你都会因此生气,焦虑。ABC认知行为疗法教我们的方法是:不要试图去改变A也就是改变孩子动作慢爱磨蹭这个事实,而是改变B,你对他磨蹭速度慢这件事情的理解。你要学会接受他磨蹭速度慢这个事实。因为这件事是你无法控制的,你能改变的是对于他磨蹭这件事的看法,而不是去改变他喜欢磨蹭这件事。爱比克泰德说人生的苦难来自于两个错误,我们试图向自己不可控的事物行使主权,当我们无法控制是,我们感到无助,失望,愤怒,痛苦。而对于我们可以控制的部分,却没有承担责任。我们唯一可以控制的是我们的信念,我们的价值观,我们对待事件本身的看法。我们对自己负责,我们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我们也能对自己所有观点和想法负责。
这里让我联想到了另外一本书,《高效能人士七个习惯》中对于影响圈和关注圈的说法。所谓影响圈是自己可以掌控的,是自己能力范畴内的事,而关注圈是我们平时关注,但是无法改变的事实。